全面注册制度下,常态化退市机制在深化。2022年作为“最严”退市新规落地的第二年,A股将迎来最大规模终止上市潮。当前,已收到沪深交易所“退市令”的公司数量达40家,超过2021年全年退市公司之和。同时,退市节奏加快,财务组合指标与审计意见威力彰显。据统计,有27家公司退市缘由涉及“非标”审计意见。其中更有10家*ST公司,“审计意见类型”成为其触发退市的唯一指标,消解传统保壳手段,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

最大规模退市潮来袭

自4月底2021年报收官以来,沪、深交易所加快了退市节奏,收到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司规模扩容。今年来交易所已向40家上市公司发出终止上市决定,其中深市24家,沪市16家;总数已经超过去年A股退市公司,并且以触及财务指标类和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退市为主。其中,新光退、丹邦退、圣莱退等均提交过听证申请;*ST天首、*ST邦讯、*ST当代、*ST众应、*ST宝德也披露提交了陈述申辩材料或听证申请,但在近期均陆续收到交易所的终止上市决定。

资本市场律师表示,从近两年案例来看,通常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就基本意味着面临退市;即便程序上的申诉也很难通过。整体来看,退市制度对A股优胜劣汰是十分有必要的。

2020年底退市新规出台后,上市公司若当年财报触及退市新规相关情形,则2021年会被实施*ST,如果2021年报仍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在取消了暂停上市的情况下,那么相关公司在2022年将被强制退市,因此,今年是退市新规下财务类退市指标集中显现的一年。

据Wind统计,不含B股和新三板公司,今年和去年已退市A股公司已经达到27家;如果考虑今年已收到终止上市决定的上市公司,那么自2021年退市新规实施以来,退市公司数量预计达到60家,基本相当于新规实施前10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之和。

“非标退市”常态化

今年沪深交易所下达的“退市令”中,有27家退市缘由涉及“非标”审计意见。其中更有10家*ST公司,“审计意见类型”成为其触发退市的唯一指标。

知名财税审计专家、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表示,退市新规后,“非标退市”公司数量骤增,这是退市新规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效体现,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强化风险意识,严格遵守执业规范的有效体现。应该讲,“非标退市”政策是市场化、常态化退市机制非常重要的一环。

10家单纯触及“非标退市”A股公司中,集齐了 “非标退市”的全部审计意见类型。其中,2021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公司数量最多,包括*ST众应、*ST猛狮、科迪退、丹邦退、*ST当代、*ST聚龙、*ST数知和退市西水。

值得一提的是, 圣莱退被出具否定意见,且2021财报“被否”A股公司只此一家;相比,新光退被出具保留意见,将成为新规下首家因触及“保留意见”而退市的A股公司。

审计意见类型分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带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五种,反映财报的可信赖程度由高至低,其中后四种均属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即“非标意见”。

但根据退市规则,“非标意见”中的“带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并不触及退市,“保留意见”为退市指标的分水岭。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仅在无保留意见的基础上增加了强调事项等,但不改变属于无保留意见的本质,后者则属于非无保留意见。

从“非标退市”的规则演进看,2012年以前,A股财务类退市主要涉及财务数据指标,未考虑审计意见类型。2012年, “非标意见”中的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被纳入暂停上市的指标。若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的财报被出具保留、无法表示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则被强制退市。

2018年,A股出现首只非标退市股——*ST烯碳,“非标退市”的大门才真正打开。*ST烯碳因2014年至2016年连续3年净利润为负值,股票自2017年7月起暂停上市。2018年4月,因为2017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烯碳被强制退市。

不过,以往退市实践中,“非标退市”需连续观察3个会计年度,部分公司在连续2年亏损或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在下一个会计年度通过各种“财技”,实现“报表式”盈利。因此,即便年审机构因前述情况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公司股票也能规避退市。

直至2020年末,沪深交易所发布修订后的退市规定, 退市流程简化,加之审计意见与其他财务退市指标交叉适用,上市公司规避退市的运作时间、操作空间被极大地限制。

修订后的财务退市指标包括:净利润加营收的组合指标、净资产和审计意见类型。上市公司因出现上述任一情形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次一年报告披露后,触及上述任一情形的,交易所将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具体至“非标退市”,若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第二年财报被出具保留、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将被退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