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在植物叶子上看到一坨“白色沫沫”,好奇刚想去触摸一下,老人就会阻止我,说:“这是毒蛇的口水,千万不要碰,是有毒的!”

我:“蛇为什么要吐口水?”

老人:“为了表明这是它的地盘,你看那些红红的蛇莓上,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白色泡沫,那是因为蛇在吃的时候留下的,而且蛇莓也是有毒的。”

鉴于对毒蛇的恐惧,至此,白色沫沫和蛇莓,敬而远之,遇到都会绕道走。

长大后,偶尔和小伙伴们聊起这个“白色沫沫”,才发现,不管说的是什么方言,对于这个“白色沫沫”的解释,居然做到了全国统一,就是毒蛇的唾沫。

但事实上,只要你勇敢迈出那一步,克服恐惧拨开白色沫沫,就会发现,这和毒蛇完全不相干。

白色沫沫里是一只小虫子,外号吹沫虫,学名沫蝉。

沫蝉是怎样的一种虫子?

沫蝉是昆虫纲半翅目中沫蝉科昆虫的总称,家族里约有2000名成员,分布很广泛,全球都有,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小虫子。

沫蝉分三个阶段:卵,若虫,成虫。

体型很小,成虫一般只有6mm,有的种类5mm都不到。

成虫体色各不同,大多数和植物叶子颜色差不多(保护色),比较素,极少数翅膀上有鲜艳的条纹,若虫一般是绿色的。

沫蝉是一种“寄生昆虫”,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不同种类,喜好的植物不同。

比较常见的是稻赤斑黑沫蝉和刘氏长头沫蝉,这两种蝉体型略大一些,喜欢吸食水稻汁液,是农民最为头疼的“害虫”。

白色沫沫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白色沫沫不是“口水”,而是“排泄物”。

选好一株植物后,沫蝉像导管一样的嘴巴,就会扎入植物茎部,定位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

众所周知,植物的营养物质就在这里,沫蝉就从这些汁液里吸取营养物质。

但植物的营养物质是很稀的,水分大,沫蝉就像个过滤器,留下有用的,多余的水分则排出体外。

在排水的过程中,也会夹杂一些特殊的物质,导致液体会有刺鼻的味道。

液体之所以是泡沫状的,主要和沫蝉分泌的一种表面活性剂有关。

但也有特殊种类的沫蝉,排出的不是水,而是钙质的管状物质,就像螺壳一样。

其次,白色沫沫是没有毒的,它是沫蝉的“保护伞”。

因为吸食的是植物汁液,排出的是水,因此白色沫沫是没有毒,说是有毒的毒蛇口水,完全是太冤了。

沫蝉排出沫沫后,会将自己包围其中,这么做有三个好处:

1、敌人看不见,沫蝉就不会被捕食;

2、白色沫沫看起来很怪异,而且有刺鼻味道,其他动物会绕道行走避开;

3、包裹住自己,保持身体湿润,隔绝冷热。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若虫成为成虫的高峰期,此时天气比较炎热,白色沫沫很容易被蒸发掉。

为了维持自己的“保护伞”不倒,沫蝉需要一直吃一直排,几乎到了24小时不停止的状态。

据统计,最高峰的时候,沫蝉需要排出自身体重280倍的水,这样的工作效率,很容易将一株植物“吸干”,因此有的沫蝉也就有了“害虫”的称号。

除了擅长“吐白沫”,沫蝉还是跳跃冠军。

沫蝉被认为是比跳蚤更厉害的跳高选手,体重是跳蚤的60倍,一跃可以跳到70cm 的高空,如果换算到人类的体型,相当于一跃跳到了200米高,非常惊人。

科学家认为沫蝉强大的跳跃能力,主要在于它的腿部肌肉,起跳的初始加速度为4000米/平方秒,相当于要承受400倍的重力加速度。

相比较,人类宇航员乘坐火箭进入轨道,承受5倍的重力加速度,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最后

总的来说,白色沫沫不是毒蛇的口水,而是沫蝉的排泄物,是无毒的。

很多人看不清楚,就会将沫蝉误认为是青蛙,因为很多青蛙也会用白色沫沫来保护卵,同样也是跳高选手。

蝉是一种很特别的昆虫。

像知了一类的蝉,虽然一生时间很长,有17年蝉和13年蝉,但其几乎一生都在地下生活,只有几天在地上,而这几天也只是为了繁育下一代,完成任务后,生命也就完结了。

而沫蝉,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上,缺少蝉那样的天然保护,就“排出沫沫”来代替,这是一种生存策略。

白色沫沫是毒蛇口水的谣言,已经传了很多年了。

小时候听信老人,认为白色沫沫就是毒蛇口水的人也都长大了,也许他也是这么“教育”孙辈的,现在是时候替毒蛇洗刷冤屈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