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乳企如今越来越看重低温奶市场的发展。2月24日,区域乳企阳光乳业首发上会,并计划加速布局低温奶市场。收购、推新品、加大研发投入⋯⋯近半年内,阳光乳业、维记牛奶、燕塘乳业等区域乳企纷纷在低温奶领域有新动作。不过,如何在“温度”与“广度”上进行平衡,也是区域乳企需要思考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在低温奶领域,区域性乳企由于对本地市场更为熟悉、渠道能力更强,相比龙头乳企更具优势。但低温奶目前还主要局限于本地,并不是用于地域拓展的良好品类。此外,龙头乳企凭借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地盘建设、收购奶源地等方面势必也会对区域乳企形成进一步压力。
区域乳企加速布局低温奶
2月24日,阳光乳业迎来首发上会,拟募集6.01亿元用于“江西基地乳制品扩建及检测研发升级”“安徽基地乳制品二期建设”等项目。作为城市型乳企,阳光乳业主推低温鲜奶,以“送奶上户”为主要销售渠道,也正因如此,江西省是阳光乳业的大本营,其超九成收入均来自该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阳光乳业正利用区域优势不断巩固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事实上,近年来区域乳企愈发重视低温奶业务的发展。燕塘乳业也在近期的调研活动中表示,据2021年三季度数据,燕塘乳业低温奶增速超过常温奶,并预计随着消费者对牛奶营养认识的加深,“会逐步加大对低温奶的消费”。
2021年底,香港乳业品牌“维记牛奶”也宣布推出低温奶产品——“维记蓝莓风味酸牛奶”。而在2020年,新乳业并购夏进乳业后,其低温奶业务占比达到53%。
所谓低温鲜奶,多指用巴氏杀菌法制作的产品,与之对应的是常温奶、高温奶,后者通过高温杀菌,将奶液中的芽孢和微生物全部杀死,再无菌包装,但这样也难免会破坏一些营养成分,低温奶则保留了更多的蛋白质和乳糖。由于低温奶不能常温存放,所以在商超中与常温奶往往“隔着一个冰柜的距离”。
销售半径有限
尽管低温鲜奶产品更加新鲜,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受到奶源地和冷链掣肘,大多只能覆盖一定范围的销售半径。
据中研普华研究咨询报告测算,低温奶按目前10%-15%的年增长率计算,2025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每天需要作为原料的生鲜乳增量将达1.4万吨。
以光明乳业为例,为了让旗下优倍品牌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光明乳业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天津等地建设了多个规模牧场。在冷链物流系统方面,光明以华东为中心设立了26座现代化冷链配送中心,运输覆盖终端网点约1.6万个。目前,光明乳业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00万个有效销售网点。
此外,一些区域性乳企的经营离不开奶源地,从营收、经销商数量上可见一斑。天润乳业立足新疆,2020年在疆内的营收高达约11.23亿元,而疆外仅有约6.4亿元;同样情况的还有西部牧业,其疆内经销商数量为254家,疆外仅有18家;截至2021上半年,燕塘乳业在广东省内的营收约9.27亿元,合计占比约98%,而广东省外的收入仅约2039万元;皇氏集团在西南地区的经销商高达2361家,其他区域仅586家。
有分析认为,一般冷链运输成本比常温运输高80%以上,特别是巴氏奶保质期短、供应链要求较高,成为制约乳企扩张的关键因素之一。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北京商报记者说道:“低温奶有生产销售半径,如果要扩大地理范围,就要在目标区域建立完整的生产销售网络。低温鲜奶的产销半径是盈利平衡的半径,也就是一旦超出这个半径,业务不是不能开展,而是无法盈利。”
赢者难通吃
在谈及区域乳企与龙头乳企争抢低温奶市场时谁更有竞争力,沈萌说:“在全国布局上,大型乳企已为赢家,具有一定的人力、物力优势,但要发力低温奶市场,还面临建立覆盖、满足市场需求的供应链的问题,因此不会短时间内对区域性乳企造成威胁。”
“对于区域性乳企而言,其对本地市场有更深的了解和把控,更能发挥出生产低温奶的优势,不过,也面临难以扩张到全国的问题。”业内人士称。
数据显示,2020年,天润乳业低温乳制品创收约9.3亿元,超过其常温乳制品的约7.9亿元;同期皇氏集团的低温奶营收约7.5亿元,超过其常温奶的约5.6亿元;西部牧业则依托自身奶源地优势自产鲜奶,1月份自产生鲜乳约3258吨。
乳品行业分析师宋亮称,区域乳企若想将低温奶优势发挥到极致,应进一步渠道下沉,在县、乡、村镇寻觅机会。由于低温奶要求全冷链覆盖,而下沉市场的冷链仍有待建设。
虽然低温奶多依托全冷链运输,但宋亮认为,“随着第三方冷链的完善,乳品企业和销售地区加强合作,可在很大程度上免去自建冷链的成本”,使其产品更好地触达终端。另外不少企业选择走“超巴奶”路线,这种产品介于常温奶和低温奶之间,保质期更长,相应的也能减缓一定的冷链配送压力。
燕塘乳业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合理借助已有的线下营销渠道、配送优势、客户资源和品牌美誉,逐步加大对省外区域的市场开拓,目前的省外销售业务已在海南、广西、江西、湖南、福建等周边省份展开。此外,公司积极探索电商、微信、短视频平台等销售模式,公司电商渠道已实现全国接单与供货。
对于未来发展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了光明乳业,但截至发稿未予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