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靖斌 广州报道
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题,近日再度成为众多专家探讨的风口。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联合研究编撰的《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储能系统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白皮书在上海发布。
(相关资料图)
报告指出,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储能系统协同发展,是实现城市能源消费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小型标准电池充换电一体化的能源储存和应用模式,将加速汽车和城市新能源发展。
事实上,《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广州、深圳,亦在先后通过后启动建设“超充之都”“超充之城”来破解难题,而广汽集团、比亚迪等龙头车企,也在通过投建充换电站、改进快充技术来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
尽管如此,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仍任重道远。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记者指出,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需要政府、企业和用户共同努力,通过加大投入、改进技术、提高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的措施,逐步解决充电设施建设不均衡和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广深经验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题,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
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62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259.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7.8%。
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保有量均创历史新高,然而纯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为能源供给带来巨大挑战。
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平均每月发电量约为7000亿度,平均每小时的电量是10亿度。以快速充电输出功率为250千瓦计算,即便全部发电都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我国电网可承载的单位小时同时进行高压快充的车辆约400万辆。
事实上,面对供需之间的矛盾,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广州、深圳,先后启动建设“超充之都”“超充之城”等多种举措来破解难题。
2022年9月发布的《广州市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显示,到2024年,“一快一慢、有序充电”的充换电服务体系和“超充之都”基本建成,全市充换电设施服务能力约为400万千瓦,超级快充站约1000座、换电站约200座;2022年~2024年,全市新增充换电服务能力约120万千瓦,新增超级快充站约1000座、新增换电站约120座、新增“统建统管”小功率慢充小区约700个。
今年6月29日,深圳也启动了“超充之城”建设。根据规划,2025年,深圳市将建设超充站300座,“超充/加油”数量比在国内率先达到1:1;2030年,超充站将增至1000座,完成超充骨干网建设,超充比加油更方便;2035年,超充站规模达到2000座以上,超充将无缝衔接,实现有路的地方就有充电。
对于广深破解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题的举措,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向记者指出,两地经验能为其他地方破解相关难题提供借鉴意义。
“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深制定具体建设目标与措施,包括充换电服务能力的提升和超充站、换电站的建设。其他地方可以因地制宜,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充电桩数量和充电服务能力。”朱克力表示。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也指出,广州和深圳在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与可借鉴的做法。“首先,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和规划,明确了建设目标和时间表。其次,建设超充站和充电桩网络,提供更加丰富的充电基础设施,以满足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需求。同时,提高充电服务质量和效率,包括提供一站式充电服务、缩短充电时间、合理安排充电排队等。其他地方可以在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考虑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类似的做法。”
车企助力
事实上,广深的车企广汽集团、比亚迪也在相继助力破解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题。
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能源及生态板块,广汽集团已经完成能源板块资源整合,重组设立优湃能源作为集团能源板块新主体。曾庆洪表示,未来不排除能源板块也会考虑资本市场运作,努力做大做强。
“优湃能源将围绕‘电池、电池银行、充换电服务、储能及电池回收再利用’,致力于打造能源发展新引擎。未来将为用户提供专业便捷的‘电+电池’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优湃能源通过参股矿业及前驱体企业,掌控上游材料资源,保障电池供应链安全,稳定价格,形成新能源产业成本和技术上的竞争优势;通过参股投资因湃电池,打通电池全生命周期,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
目前,因湃电池工厂已完成一期电芯车间和办公楼封顶,预计2023年年底投产;通过控股投资充换电站,面向车主建立“快广近”的补能服务网络,提供快充及超快充服务,上半年已建成充电站524座。
比亚迪则也在通过投建充电站、改进快充技术来破解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题。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比亚迪在深圳、惠州、韶关、西安等地区已建有350余座充电站,投入使用充电桩12000多个,一天可满足24000辆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此外,最近发布的新车型腾势N7集成了比亚迪集团的前瞻科技,其中双枪超充技术用于尝试破解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题。
尽管如此,当前国内充电桩商业化运营仍存在诸多难点。
“随着‘新基建’热潮逐步向规范化、有序化发展,市场格局趋于集中和稳定,社会资源向头部运营商聚集,小运营商黯然离场,新进入者拓局艰难。国内充电桩商业化运营目前最大的难关就是各大运营商的价格战。”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
朱克力也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还存在不少难点与瓶颈。“首先,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公共充电桩数量不够多,导致新能源汽车用户在长途出行时面临充电难题。其次,充电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充电时间较长,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最后,部分充电站价格不透明,存在价格歧视等问题,影响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使用体验。”
对此,朱克力建议,一是应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充电服务能力与便利性。二是加强充电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充电技术水平和充电效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是建立充电价格和服务规范与标准,增强充电价格透明度,提高充电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