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广州市商务局获悉,广州市商务局与百度阿波罗联合编写的《广州市智能驾驶产业投资指南》(以下简称《投资指南》)正式发布。
据悉,《投资指南》全面梳理了广州在智能驾驶产业上的发展优势、载体布局和政策保障,就近期广州智能驾驶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优势:广州位居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力第一梯队
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评价模型和指数评价(涵盖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智能网联汽车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中,广州位居全国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力第一梯队,在政策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示范竞争力、消费推广支撑力、融合发展支撑力等6项一级指标评价中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整体发展平衡。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汽车制造已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广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模优势突出。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产值占全省七成、产量占全省九成,汽车总产量达296万辆(全国主要汽车产区第一)。
广州不断推进北、东、南三翼汽车产业集群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构建了涵盖上游的“三电”、感知、决策、控制、定位、V2X通信等系统及传统汽车零部件,中游的通信运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整车系统集成、整车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下游的出行服务、物流服务、检测认证、数据增值、金融销售服务等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广州有望建成全球知名“智车之城”。广州着力将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实施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战略,构建“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测试评价—共享出行”全产业链集群,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电子集成系统产业综合基地,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开展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试点,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汽车平台和生态圈,有望建成全球知名“智车之城”,引领全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载体:打造“一核三极多节点”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新格局
着力将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园打造为“一核”。充分发挥园区集聚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示范应用等全产业链优势,辐射带动番禺化龙汽车特色小镇发展,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自主品牌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群、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领航区、国际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和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围绕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东部、北部、南部“三极”。其中包括北部片区——花都区;东部片区——天河区、黄埔区、增城区;南部片区——番禺区、南沙区。
依托产业发展赋能特色基地构建“多节点”。以全市具备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优势的产业园、试验区、产业基地等为重点,有效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速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发展,培育形成各具优势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特色基地。
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据悉,广州获得的试点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此外,广州还得到了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其中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等总体政策以及《广州市汽车产业2025战略规划》《关于促进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细分产业领域政策。
其中,2022年6月印发的《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到,到2024年,初步建成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自主可控为导向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群。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3级(含)以下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新车装配率超过50%,4级自动驾驶汽车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基本建成全国领先的5G车联网标准体系和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国家级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初具规模。
未来产业发展建议
对于未来产业发展,《投资指南》提出数点发展建议。
其一,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加大资源引进培育一批智能驾驶“链主”,规划布局超大型产业园区,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组建高水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创新中心,引入技术研发中心、测试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
其二,推动车路协同发展。抓住“广州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建设契机,适度超前推进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结合,推进智能驾驶产业发展与交通治理、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
其三,完善商业化政策。加快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政策落地,支持企业开展无人化载客测试,探索收费运营模式。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在网约车、接驳车、巡检车、景点观光等应用场景的规模化应用,鼓励自动驾驶企业探索商业化应用场景。
其四,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推进智能驾驶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构建智能驾驶汽车与感知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等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出台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技术标准,强化认证检测体系建设,完善认证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