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30日报道,日本著名实业家、京瓷公司名誉会长稻盛和夫于8月24日在京都市的家中去世,终年90岁。
先后创办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并不是稻盛和夫的全部,他还擅长化腐朽为神奇,78岁高龄操刀日本航空改革,带领公司走出危机。
在这个传奇企业家身上,更为世人所称道的是神奇背后的人生理念、经营哲学。有些大道至简的“鸡汤”,看似简单,却最难触达。
(资料图)
比如,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反省,要感恩行善,比起利己要懂得利他,不要徒增感性的烦恼。
近一段时间,#啃老#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父母退休金原本不高,却成为一些年轻人唯一的经济来源。他们被称为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NEET),即持续不读书、不工作,没有收入。
日本泡沫经济萧条时期,社会上年轻人也曾流行过类似的倾向。稻盛和夫在自己的论著《干法》中给出了坚决的反驳。
他说,工作是一种修行,挑战自我、磨炼心性,在业绩、报酬增加的同时,也使自己的阅历、见识、智慧得到精进。
时代不同,语境不同,“躺平”“摆烂”热了,高欲望与高压力让人窒息,但对于负责任的人生,稻盛和夫式的“极致努力”“爱拼才会赢”永远不会过时。
相比永远“经济适用”的人生哲学,以稻盛和夫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哲学,在时代的考问下,则未必经久不衰,甚至有些过犹不及。
优秀的人、伟大的企业很大程度是时代的产物,而工业时代是属于日本的时代。日本几十年高速增长的逻辑中,顶级的生产工艺、极致的工匠精神,成就了无人可比的日本制造。
但这些闪耀的时刻,渐渐在历史长河中暗淡。日本企业力求精益求精,匠人思维过犹不及,这使其在从工业时代向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中,负轭前行,对品质的执念扼杀了需要快速迭代的创新,一步慢,步步慢,最终点错科技树。
闭门造车,总是不现实的。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如果无法快速更新迭代自己的技能,及时学会创新就很容易被抛弃。
尤其是,当产业结构也发生颠覆性变化的时候,优势便再也不是优势了。日本企业的传统优势领域,如汽车或家电领域,都很难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来弥补差距。
如今,正如日本经济面对的周期性经济停滞,并不是依靠通胀和财政投入就能够解决的,这种经济停滞势必是长期的,因为没能及时赶上上个世纪80年代的那场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革命,更残酷的是,在某一个行业经验积累得再厉害、再专业,如果突然发现这个行业没了,无论是稻盛和夫,还是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都会成为时代的眼泪。
在极度的自我坚持中成就,也在极度的自我坚守中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