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会上介绍,2021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50.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并成功启动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截至2022年10月2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累计成交额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李高称,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探索和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从制度体系、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和能力建设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各项工作。2021年7月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总的来看,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经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打通了各关键流程环节,初步发挥了碳价发现机制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预期目标。

在扎实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方面,李高介绍了五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健全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特别要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同时要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和相关的技术规范;二是强化数据质量管理,保持对碳排放数据造假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切实提升数据质量,建立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市场功能,在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四是进一步完善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研究制定相关的交易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规范;五是加强市场主体能力建设。

此次会议还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从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部署,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政策保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等方面全面展示了2021年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新进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