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创服家周辅导成长营的创业者问我:“什么是好的天使投资人,怎么获得好天使投资人的投资呢?”

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天使投资人就像是创业者公司的“父母”,在公司刚诞生最需要钱的时候,给予资金的支持。在公司长大之后,不再需要我们了,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它自己出去闯了,也是我们需要退出的时候。

不过如何判断这个退出时机,确实比较难。很多基金会在公司上市之后就退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基金管理人感觉自己已经赚了很多倍。公司未来前途不明,不如现在退出;二是基金清盘时间即将到期,就算看好公司发展也没有办法,只能忍痛卖出。


【资料图】

其实一家天使投资基金真正赚到大钱的秘密就是陪伴企业成长,就算是上市之后,只要你还看好公司的成长潜力,那么就应该继续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两只天使投资基金,一只基金的合同期限是7年的,另一只基金的合同期限是20年的。这两只基金的起盘资金都是1亿元,而且都投资了100家公司,平均每家公司100万元,7年之后,有5家公司成功上市,全都赚了100倍,那么两只基金7年内都收回了5亿元,净赚4亿元。可是由于合同问题,第一只基金到期清盘,那么总的收益就停留在了4亿元净收益上。

这些公司上市之后,如果运行良好,7年市值增长10倍是有可能的,不管是国内的腾讯,还是国外的Google,全都做到了。

那么第二只基金再持有7年就能让基金的规模增加到50亿元的规模,净赚49亿元。

而第一只清盘的基金就算运气好,在第二次起盘的时候的基金规模是5亿元,还是投资了100家公司,同样是5家公司成功上市,同样是100倍的收益率,那么7年之后可以收回25亿元。按理说这个成绩已经很牛,但是跟第二支基金相比,收益少了一倍。更加气人的是第二支基金什么都不用做,钱就赚到了。第一只基金则需要把走过的路再走一遍,而且风险也变高了,难度也变高了。

这就是陪伴公司成长的重要性,巴菲特之所以可以成为股神,是因为他在投资一家企业之后,可以持有10年以上,不管公司股价如何变动,始终坚守本心!

以巴菲特买入的比亚迪为例,2008年,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买了比亚迪2.25亿股,一直到了今年,巴菲特才开始减持,比亚迪的股价已经到达了280港元左右,15年时间,赚了35倍左右。

能够跟巴菲特的投资相媲美的就是腾讯的大股东南非的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MIH),它是在2001年6月收购了李泽楷和IDG手中的腾讯股份,斥资2000多万美元拿到了腾讯32.8%的股份。可能是腾讯后续融资出现问题,MIH又增持了一部分股份,持股比例达到了50%。

腾讯在2004年完成上市,MIH的股份被稀释到了37%。腾讯在港股的表现虽然很稳定,出现了一步一个台阶的增长态势,但是腾讯的股价也多次出现腰斩的情况。假设腾讯此时的市值约等于2000亿美元市值,MIH手中的持股市值就是740亿美元左右。可是当腾讯的股价出现腰斩时,MIH的持股市值就蒸发掉了370亿美元。如果是你,你能忍住不卖吗?

面对着腾讯股价的一次次回调,MIH都忍住了,一直到了2018年才开始减持。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创始人马化腾早在2011年就开始减持了,中间也减持了很多次。在创始人多次减持的情况下,公司的大股东都忍住了,这是多么强的一种忍耐力啊?

17年的陪伴也换来了MIH千亿美金以上的回报,这可能是世界风险投资史上,单一股票赚得最多的一笔投资。关键是MIH并没有一次性减持完股份,到了现在依然有腾讯26.93%的股份,这意味着腾讯市值巅峰的时候(公司市值8700亿美元),MIH的账户浮盈超过了2000亿美元。

MIH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巨额的盈利,这要归功于以下两点:

第一、MIH能坚持17年不减持,仅仅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不到;

第二、MIH虽然是公司大股东,但是并不参与任何管理,所有投票权都给了马化腾。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大股东在遇到公司股价不及预期的时候,可能会给管理层施压。可是MIH并没有这样做,也没有逼走马化腾。这是难能可贵的。

因此,MIH给所有的天使投资人做了一个榜样,也许上市并不是退出的好时机,“让子弹飞一会儿”说不定会有大惊喜!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现在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与重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