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7日,除3家财险公司外,已有84家财险公司披露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前三季度的经营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开数据进行统计发现,今年前三季度,84家财险公司净利润约519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净利润占行业净利润总额的84.3%;人保财险净利润独占行业五成。

保险公司在资产端和负债端的表现皆会对其净利润产生影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前三季度,权益市场整体呈现大幅波动的特点,险资投资整体上承压,投资收益率并不高,财险公司业绩改善的主要原因来自负债端的改善。在看到前三季度财险业亮眼业绩的同时,也必须直面当前财险公司经营中面临的挑战。


(资料图片)

财险公司

净利润总额约519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84家财险公司共取得净利润约519亿元,同比增长22%。84家财险公司中,60家公司实现盈利,比去年同期多5家。整体来看,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改善。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今年前三季度,财险业整体净利润较去年更好,主要受益于承保端的业绩改善。一方面,财险业的诸多险种如车险具有一定的刚需属性,其保费收入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前三季度因为疫情时有反复,车辆出行减少,出险率和赔付支出也相应减少;此外,前三季度自然灾害的影响好于预期,也有助于财险公司改善经营效益。

从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财险公司共取得原保险保费1153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0.03%,保险金额增长43.89%,赔款支出增长3.52%。由此可见,前三季度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增速明显高于赔款支出的增速,保额大幅增长体现了财险业服务社会经济的功能进一步提升。

谢远涛分析认为,车辆出行减少带来的出险率和赔付率降低只是阶段性现象,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尽管今年前三季度财险公司经营业绩整体改善,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车险最重要的增量市场来自新能源汽车保险,但当前新能源车险的综合赔付率明显高于传统汽车,给车险经营带来挑战;同时,部分非车险业务的长尾风险较大,需要险企在做大保费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等。

人保财险

独揽行业一半净利

前三季度,财险公司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净利润总额为437.3亿元,占行业净利润总额的84.3%,其中,人保财险净利润占行业净利润总额的50%。整体来看,净利润超100亿元的公司为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净利润在1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5家,净利润在1亿元至1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15家。亏损的公司有24家,其中6家净利润亏损超1亿元。

人保财险的净利润绝对额不仅占全行业的一半,其增速也位居前列,前三季度其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9.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其取得原保险保费3810.24亿元,同比增长10.2%;综合成本率为96.5%,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总投资收益3192.19亿元,同比减少11.3%;实现净利润259.48亿元,同比增长29.8%。

近日,东方证券分析师陶圣禹、唐子佩在研报中表示,疫情导致车险线下投保频率下降,驱动存量保单续保线上化;叠加车险产品的标准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三家头部险企市占率由2019年的67.2%提升至2021年的68.9%,主要是头部险企规模优势下的品牌效应,行业马太效应还将逐步强化。

中小险企持续探索优化车险业务品质并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渤海财险在其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一方面,加强车险业务品质管控,密切监控两率(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指标;持续升级优化车险定价模型,进一步提升定价准确度。另一方面,推动非车险业务战略性发展,前三季度共注册开发81款非车险产品,为转型发展丰富了产品供给。

谢远涛表示,整体来看,财险公司间的经营分化明显,中小财险公司面临严峻的经营环境,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找到有特色的发展之路,打造差异化竞争能力,实现公司经营稳定。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