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掺杂着木屑,诉说岁月未逝。为深入了解木雕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非遗活态化保护新途径,来自扬州大学、河南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信阳师范大学、黄淮学院、南阳师范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的7位商丘籍返乡大学生,自发组成“岁寒万木雕,非遗博天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6日至30日开展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活动。
7月上旬,“岁寒万木雕,非遗博天下”实践团队通过知网等各渠道搜集曹氏木雕画的相关资料并设计发布了网络调查问卷,了解群众对木雕画的认识情况。
7月中旬,实践团队为为保障社会实践质量与调研数据的准确性,针对国家非遗保护的政策方针、商丘市关于木雕画传承与保护的政策方针、木雕画相关技艺三个方面分别开展了线上团队内部培训会议,让团队成员对非遗木雕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资料图片)
团队成员结合自身所学自主设计了一款曹氏木雕画的logo,作为实践团队的标志。
7月26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睢阳区书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了解曹氏木雕画社区宣传的基本情况。经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和浏览文化宣传栏,团队成员得知社区为更好的传承曹氏木雕画,为曹广军老师修建了非遗工作室,并在社区开展“传承烙画”的非遗特色活动。
为深入了解木雕与群众的关系,寻找让非遗回归群众的途径,团队成员走进书宛社区,走近社区居民。经向社区居民了解,家中原有的木雕家具大多是祖辈传承,因城市化的发展,居民不断搬家,故而原有的精美木雕家具被遗弃或贩卖。社区居民谈到,现在家庭装修对木雕家具的购买意愿并不强烈,可见木雕饰品正在不断远离广大人民群众,非遗木雕画的传承问题亟待解决。
27日上午,团队成员在商丘市文化馆观看曹氏木雕画第三代传承人曹广军老师制作木雕画的过程,欣赏了曹老师的精美烙画作品和今年的新作品。曹老师表示:“曹氏木雕画的工艺是商丘市所独有的,制作出好作品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曹氏木雕画与其他木雕画最大的不同是‘局部雕刻,组合成画’。”
在与曹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知道了目前曹氏木雕画传承的困境是缺乏青年人尤其是专业人才的加入,与高校、学校的交流仍不密切,缺乏有深度、有规模、有组织的研学活动。团队成员细致观察后发现,相比发达城市,以曹氏木雕画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在文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为传承人搭建一个高人流量、高名气的文创产品销售商铺,如何依托古城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传承人经济收入增长与商丘经济发展仍是一个难题。
28日上午,团队成员参观了商丘古城文化馆和商丘睢阳区博物馆,每一件木雕成品的静谧感,诠释着木雕匠人“择一事做一生”的执着。
30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了商丘九宫仿古木雕厂。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木雕家具的制作车间,并介绍了木雕在各类古建工程和现代建筑上的应用。经过与负责人的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目前商丘的木雕企业多是以装饰与工程建设为主,缺乏文化发展与创新设计类的木雕企业。团队负责人孟豪表示,”如何将非遗文化商旅化,发挥文化与经济相互助推的功能,实现文化与经济双向联动将是我们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对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切身感受到作为青年人身上承担的使命。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瑰宝,在历史烟云中铭记辉煌的过去,在世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更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相信非遗风采一定会为更多人所知!(申梦幻 孟 豪 宋来锦 付蒙瑶 翟思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