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埃及国防部主办的第六届国际无人系统创新挑战赛(UMSIC)在开罗落幕。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团队凭借优异表现斩获地面无人系统挑战赛(UGVC)冠军。
冠军奖杯
获奖证书
重返国际赛场,时隔两年的完美亮相
此次线上参赛团队由研一和研三主力队员和本科梯队队员组成。“我们的目标就是冠军!”,全体队员摩拳擦掌,全身心投入备赛。
首个比赛日,面对埃方的专家和评委,答辩手赵浩君全英文技术答辩。这是团队自主设计研发的轮鳍复合式无人平台Kylin Fighter在镜头前首次亮相,其完备的功能设计,突出的性能优势让答辩委员会的埃方专家频频点头称赞。
技术答辩
烈日当空,热浪翻滚。近60℃的地表温度充分考验平台的散热性能,也考验着每一名参赛队员。控制站中,平台操作手尹子煊和机械臂操作手于宏渤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全神贯注地盯着交互界面,视距外协同控制无人平台依次完成地形穿越任务以及装备服务任务,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当最后一个子任务中的“伤员”被转运至安全地带时,控制站和线上会议室里同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完美!满分!”这是埃方裁判员Tamer Attia博士对于Kylin Fighter自主导航任务表现的评价。
地形穿越
装备服务
自主导航
历经春夏秋冬,300个日夜的研发备战
2021年11月,承担参赛任务的智能科学学院启动UGVC2022备战工作,选拔了12名2018级优秀本科主力学员、6名2019级梯队学员组建新一届UGVC团队。
较之往年,UGVC2022的规则进行了全面修订,地形穿越任务扩展到更为复杂多样的自然地形,新增了GNSS拒止条件导航、多目标识别等自主任务,装备服务任务趋于实用化、精细化,整体实现难度大幅增加。
“机械是基础,适应新规则就要从根本上创新。”兼任参赛队队长和机械组组长的乔冬阳带领组员创新性地提出了轮鳍复合的机械结构,并在张伦、徐海军、张雷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行走机构、底盘结构和辅助机电系统的设计论证。
以点带面,创新的引擎在加速推动着无人平台的升级优化。电气组的肖汉卿将机械的模块化设计理念引入实时监测系统设计;负责机械臂控制的徐志宏设计制作了指关节附属指示和敲击装置;负责通信模块的苏小龙率先将ROS2应用于软件开发;此外,地形分析、路径跟踪优化、神经网络等技术也陆续得到应用……
自主组实验
从A至F命名,团队六年的变与不变
团队夺冠后,陪伴UGVC走过接近三年卫冕之路的2020级研究生唐韬在朋友圈写道,“一届接一届的传承,每一场征程都有团队老师的全程指导和战友们的全力支持,我们才得以用青春热血书写UGVC团队的Kylin传奇。”
平台命名在变,结构功能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UGVC团队的接续奋斗和对无人装备融入有人战场的深入思考。谈及团队屡战屡胜的秘诀,“传承”和“创新”是提到最多的关键词。“在传承中锐意创新,是我们经验积累和技术突破的必经之路”,这是团队指导老师徐晓红对每一届队员的嘱咐。
赛场一枚金牌必需十分功夫,国防千钧重担当倚万众奋发。下一步,对于继续留校深造和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队员们来说,将始终秉持勤恳务实的心态,发扬UGVC团队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战位保持一如既往的韧劲和拼劲,为战而研,向战而行,争当智能时代“无人区”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