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看到宝沃的消息,还是半价甩卖库存车,只要6万块就能买到“贵就是好”的德国工艺4.0,没想到如今再看到,已经是离别。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71批)第四部分》,其中“撤销企业及产品”显示,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行申请注销汽车生产资质。

在我感慨“BBBA”终究还是落下了一个时,突然想起来:宝沃没了,小米汽车怎么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同现在小米的造车进度一般,它的生产资质从何而来一直是一个谜,众说纷纭。

目前来看,代工和收购的路子走不通了,据说小米汽车搞到了“特批”——借助宝沃汽车的生产资质造车。

但如今,宝沃自己都已经自行申请注销生产资质了,小米汽车可怎么活啊?

这几年,所谓的造车新势力越来越少,一方面,市场逐渐成熟、各地盘已有山头,另一方面,造车资质卡住了不少后来者的脖子。

其中,自游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从第一台量产车NV正式上市,到宣告无法正常交付,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这家新势力进入了停摆状态。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自游家的代工厂大乘汽车遇到了“资质未过审”的问题,加之如今造车资质越来越难以获得,自游家恐怕只能在梦里自由了。

过去,新势力造车主要靠三种方式:

1、寻找有造车资质的车企代工生产,代表案例如江淮为蔚来代工、东风悦达起亚为高合代工等;

2、收购具有造车资质的车企,代表案例如理想收购力帆、小鹏后期收购了广东福迪汽车等,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一同获得造车资质;

3、独立申请造车资质,代表案例如哪吒汽车。

但为了规范新能源车市场,如今造车资质的管控变得越来越严格:代工需要双方都有资质、通过收购获得资质的项目暂停审批、独立申请资质更是难上加难。

据悉,2016-2017年,发改委共发放了1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牌照,包括北汽新能源、前途汽车、合众等,但仅有六家实现了批量生产和销售,属实“给机会也不中用”、还“占着XX不XX”。

结果,2018年之后再没有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获批通过。

据此前有博主爆料称,国内生产资质已经不允许再销售,只能注销,其中小米汽车走了北京特批,宝沃的资质被强行注销给了小米。

这则消息未被证实,但小米汽车其实已经在北京亦庄自建了汽车基地,目标分两期建设累计年产量达30万辆的整车工厂。

如果按照这个剧本走的话,宝沃的生产资质被批准注销之后,小米汽车的宣发进度或许会走上快车道。

2022年8月,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年度演讲大会上曾表示,“在未来两年内小米集团将不辟谣、不介绍小米汽车的任何新进展,到了合适的时间会定期披露。”

所以直到现在,小米汽车的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但官方的回复往往是:不予置评。

最近有一张图片流传颇广,据称小爱同学曝光了小米汽车的价格:标准版14.99万元起,WLTC续航800km;pro版17.99万元起,WLTC续航700km。

没想到小米汽车千防万防,没防住自家的小爱同学,话说AI泄密怎么算?会进去踩缝纫机吗?

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个消息可信度很低,以现在的造车成本来看,800km纯电续航的电动车才14.99万元实在难以置信。

就拿以性价比著称的零跑C11来说,其502km续航版本都要15.58万元。

等到2024年量产,小米汽车还能有汤喝吗?

前段时间,关于后续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政策出炉,一言以蔽之,2024年购买新能源车,如果车辆的含税价是在33.9万元以内,依然不用缴纳购置税。

我认为按照小米一直以来给人的性价比印象,其起售价肯定在免购置税的范围以内,20万以内也未尝不可,只是纯电续航应该不会如传言那么夸张。

但按照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来看,恐怕各个区间已经有了山头。

要性价比,有深蓝、零跑、哪吒等品牌;要科技感,有小鹏、特斯拉;要综合力,有比亚迪。

目前来看,个人觉得小米汽车的最大亮点或是其车机,毕竟母公司就是玩数码的,如果车机还卡顿的话,是不是有点说不去?

另外,个人预感(纯属主观猜测)小米汽车定位或和小鹏汽车相似,都是科技加上价格亲民路线,如果属实,非常期待两个“小”字辈的“新势力”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从造车资质收紧、到新能源购置税补贴即将退坡,新能源汽车的竞争逐渐白热化。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这也是确保新能源车企们良性发展的必经道路,毕竟依赖吃奶是长不大的。

“光是活下去就会很艰难”,不仅仅是小米汽车,同样也是目前这些玩家们将要面临的处境。

最后问一下大家,说个数,小米汽车第一台车多少钱!(万一猜准了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