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2.支配收入通常是指居民家庭可用于最终消费、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收入。

2、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相关资料图)

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照家庭常住人口计算的一个平均指标,是指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平均收入,而不仅是工资收入。

4、家庭成员既包括有工作和收入的人员,也包括家庭中没有收入的其他成员,如老人和未成年子女等,这些没有收入的家庭成员同样分摊到数值相同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5、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

6、可支配收入可用于住户的最终消费、非义务必支出以及储蓄。

7、计算方法: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 - 家庭经营费用支出 - 税费支出 - 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 - 转移性支出。

8、 村干部因故死亡赔偿标准,一般以上一年度的平均月工资为基数,乘以工作年限。

9、如果有以工伤论赔偿,则可以另外再加上一定数额的工伤补助。

10、 一点说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月工资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一概而论。

本文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有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