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李卉 庞炜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韶山市认真落实“四敢”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导向,着力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深入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推动全市调查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全省“走找想促”调研信息系统上报问题审核通过率达94.6%,调研发现问题解决率达83.3%。

紧盯“急难愁盼”发力,提升民生福祉

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走找想促”活动的根本标准。韶山市坚持践行群众路线,解决就业服务、证件办理、劳动权益保障维护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28个,解决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99个,化解信访积案13件。

教育是民生之基。今年以来,有部分家长反映韶山华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问题,韶山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和教育部门积极引进名校管理模式,争取长沙雨花区人民政府、砂子塘教育集团结对共建韶山华润学校,推行“管理互通、资源共享、质量同进、合作共赢”,努力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与此同时,为解决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紧张的问题,市委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划分招生片区、调优教育布局,新增小学和初中一年级学位600多个,确保入学高峰平稳度过。

针对部分群众反映的就医就近报销难的问题,韶山市医保、卫健部门推动全市31家村卫生室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和“两病”门诊报销全覆盖,并上线信息系统及刷脸设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快捷、高效的医保服务。

为解决矛盾纠纷联调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成立韶山市一站式跨行业矛盾纠纷调解指导委员会和韶山市联合调解委员会,建立“1+N”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调委会共调解矛盾纠纷419起,调解成功率达98.8%。

聚焦“助企纾困”出招,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6月,韶山市金融办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韶山润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存在资金困难,随即协调市内银行机构与企业进行融资对接,银行机构主动向企业详细介绍本行的金融产品及优惠政策,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定制个性化融资方案。7月初,长沙银行韶山支行为企业发放贷款1000万元,及时、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需求。“走找想促”活动开展以来,韶山市共为企业协调发放贷款17.9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韶山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调研课题,结合“三送三解三优”活动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社会投资建设的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总审批时限提速60%以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及竣工验收备案均在0.5个工作日内办结。

着力于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多头问、多头跑的问题,韶山市优化办牵头组织行政审批、住建、供水、供电、燃气、排水、通信等市政报装单位开展“三主动”服务30余次,通过在项目开工前主动上门对接指导报装业务、在项目竣工验收前主动上门指导办理验收手续、在项目验收合格后主动回访业主单位,推动解决问题20余个。

围绕“两个作用”破题,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围绕党的组织建设各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韶山市以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主攻点,开展“三湘护农”、村级班子队伍建设等专项调研6项,推动党建工作提质聚力。

该市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探头”作用,参与、督促、指导开展乡村振兴领域常态化监督检查51次,发现问题201个,推动整改190个,推动建立和完善《韶山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20余个。

针对党员教育载体单一、互动不足的问题,以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为抓手,制定“每月套餐+学习目录”,开设流动党员“云课堂”,集中整理红色“微党课”89堂、红色教育片140余部、实践科目46个,发布主题线路3条,推动党员教育“入脑”更“入心”。着力破解部分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载体不优、效果不佳的难题,完善乡村治理“积分制”、“片长、组长、邻长”工作等载体运行机制,通过“湘妹子能量家园”平台引导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治理、住宅小区“三覆盖”等各类志愿服务6.4万余人次,较去年年底增加313%。

“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推进‘走找想促’活动,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发力,做更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韶山市委书记曹伟宏表示,该市将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的导向,深入推进“走找想促”,全力以赴解决问题,切实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变为服务群众的幸福之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东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