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北京第三批集中供地完成出让,18宗涉宅用地全部成交,总成交金额500.3亿元,平均溢价率超6%。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本次土拍首日有10宗地块底价成交,成交金额156.8亿元;8宗地块转到线下竞拍,第二日收金343.5亿元。
(相关资料图)
“本轮土地拍卖与前两批次收金规模基本持平(首批次收金480亿元、二批次收金499.6亿元),较二批次上涨0.71个百分点,土拍热度稍有升温。”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此,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也称,从平均溢价率来看,相较于首轮的4.46%、二轮的5.35%,本轮土拍溢价率达到最高值。相较于此前已完成三轮土拍的杭州、青岛、厦门等地来看,北京本轮土拍的溢价率也处于领先地位。
竞拍规则再度优化
从本轮供应的18宗地块分布来看,丰台区仍是供地大户,本轮放出4宗宅地。此外,海淀、大兴、房山、顺义、密云等也各有涉及。
“在本轮土地供给中,超六成地块位于‘三城一区’及产业园周边,超七成地块位于轨道交通沿线。”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此可见,在维持五环至六环为主力供应区域的局面下,直面购房者通勤通达性的购房需求,与年初供地计划中提出的“职住平衡”目标保持一致。
张大伟进一步称,此次供地地价有涨有跌,海淀永丰、昌平北四村、石景山五里坨、房山拱辰等地块起始楼面价上涨,大兴西红门与顺义新城第5街区地块起始楼面价下调。
值得一提的是,自第二批集中供地开始,北京逐渐形成先以预挂牌、线上竞价方式对市场进行摸底,然后进一步优化改良竞拍规则的习惯。以往供地中,北京超半数地块需执行“70/90”面积限制要求,但在本轮土拍中,北京不再以此作为约束条件,土拍规则再度优化。
此外,陈霄表示,本次土拍规则较二批次还有小幅变化,比如无政府持有产权地块出让,其余地块在竞现房销售面积上有所扩大,对于房企来说,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以满足多种购房需求。
“冷热不均”分化明显
在本轮土拍中,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块为海淀永丰地块以及丰台造甲村地块,溢价率均达到15%。
据悉,在海淀永丰一宗地块的竞拍过程中,各家房企举牌谨慎,拍卖节奏缓慢,现场多次进入三声报价环节。在报价进入尾声阶段后,华润置地+北京城建、建发房产互相追逐,最后竞价“触顶”,达到最高限价41.975亿元,现场进入竞报现房销售面积程序。在竞报现房销售面积阶段,“战况”依然胶着。最终,中海地产成为该地块的竞得人。
“除少数地块被争抢外,大部分土地都接近底价成交,市场呈现‘冷热不均’的分化现象。”张大伟表示,相比以往,土地成交价格与销售限价的差额明显提高了,开发商的利润有望增加,但也给前期开发商所拿项目的定价带来压力。
从竞拍企业来看,“当前拿地的主力仍然集中于央企、国企,少数优质民企也有参与。”陈霄表示,整体而言,本轮土拍表现不俗,但冷热分明,优质地块热度依旧,同时溢价率达到三轮土拍的最高水平,可以看出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房企对北京市场仍然持长期看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