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
浙江出版传媒微信公众号
(资料图片)
越书房
一首歌带火了一本书,在出版领域也算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是一份难得的机遇。在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的带动下,相对小众的原创绘本《罗刹海市》成功破圈,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很多人不知道《罗刹海市》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简单来说,它是300年前,蒲松龄笔下的“美少年奇幻海洋历险记”。放在被大众熟知的《聊斋志异》中,其实它是比较独特的一篇。在历代手抄本中,有无名氏标注“《罗刹海市》最为第一,逼似唐人小说矣”。从故事的角度,它的特殊性可能是震撼我们的“颠倒世界”的设计。蒲松龄用童话般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奇幻世界,又通过这个世界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诸多鞭挞。
对故事本身的触动是选题成形的契机。在《罗刹海市》这个故事中,对道德、审美完全与我们熟知的世界相反的设定,让这个故事具备了滑稽的特性——与儿童趣味性相结合。它的世界观是完整的,逻辑是清晰的,让它比较适合在绘本这种载体中来呈现——形式方面的契合。除此之外,它的故事足够“跌宕起伏”,有足够令人想象的空间(这样给了图画部分足够的创作空间)。主人公马骥的历险“一波三折”,拥有完整的奇幻历险故事线,同时,在故事之上,它还拥有对现实的思考:美丑的判定、理想与现实的价值判断、如何做选择……这些内容让这本绘本的适读年龄段相应提高,但是它的价值毫无疑问地完整呈现出来了。在看到这篇故事的原文时,笔者一方面受原文文字美感的触动,另一方面迅速在脑海中绘制出完整的故事线索,深深震撼于近300年前的《聊斋》故事中,竟有如此结构完整、想象奇幻的脚本,这不就是适合我们一读再读的绘本雏形吗?故事的可能性、绘画的可想象性,让这本绘本的创作,有了可执行性。国内现在画得好的绘者实在太多了,大家都很有创作的热望。但另一个现实是,真正好的故事文本很少。而绘本作品正是需要图文完美契合的创作形式。它是有难度的,难度也正在于需要找到合适的图文创作者。前面说到,原著的故事带来的仅是一本绘本能够创作出来的可能性之一,绘画是第二个可能性。就像笔者最开始虽然被绘者静荷老师的图深深吸引,但是缺少好文本,就不能让绘者冒险去开始一本绘本的创作。必须寻找合适的改写作者,她需要很懂传统文化,也需要很懂儿童。让故事适合当下的孩子和成人来读,故事就需要改写,谁合适?笔者跟一苇老师合作过《卖香屁》的绘本改编,一苇老师的两个优势特别适合做改写作者:一是对儿童语言和心理的把握,准确到位,所以她的文字既有美,又有幽默和韵味;二是改写经验丰富,功底深厚。幸运的是一苇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她做了一篇细致的改写思路设计,说“《罗刹海市》是《聊斋志异》中一篇独特的童话,可看作雄奇幻美的海洋历险记,也可视为探寻真善美之真谛的寓言。在故事层面,说得上情节曲折,富有想象力,对孩子有吸引力;在思想层面,也有其深邃的哲学内涵。这个故事有必要做成一个绘本,使其成为当代孩子的日常读物。”她的认可,让我对这本书更有信心。在文本的反复磨合后,全情投入到分镜草图的沟通中。我们现在看到的《罗刹海市》绘本版,不能说它做到了完美,它仍有很多缺点,但就目前的这个阶段,文字改编作者、绘者,都用了他们的全部热情和思考,共同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创作。
相信很多原创绘本面对过或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绘者的个人作品所展现的画功、思考都是特别契合作品的,但是设定稿出来后完全与编辑的想象不同。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是就此放弃,还是继续坚持?我们在回望最初的设定稿时,也非常感叹:幸亏当时没有放弃。单独看静荷自己思考而创作的概念稿,让人特别惊艳。但是绘本作品不是单幅的画作,各美其美只会让它成为一本配文画集,而不是绘本。设定稿不符合预期,我们沟通了很多次,绘者自己也不太满意,但是当时也已经耗尽精力。比较实际的解决办法,还是基于对绘者的信任,重新去翻找绘者画过的画,相信在初步磨合期度过后,她会有新的创作灵感,会舍弃厚重,择选轻盈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没有继续纠结着将设定稿磨到完美,而是进入分镜草图的构想当中。在完整梳理分镜之后,绘者就发现,设定稿的部分不应该是“浓墨重彩”地描绘,而应该结合故事的节奏进行调整。因此,我们也在不断的沟通中,一步步达成了共识和默契。内容改编上,因为对一苇老师的充分信任,最终呈现的效果也是受到很多读者认可的。从形式上,笔者觉得这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得很足。对这个300年前的奇幻海洋历险故事,我们保留了完整的故事线索,尽量不漏下蒲老的精彩片段。所以,这个故事做了足足60页,设计了2个拉页去展现情节中特别适合做展开有惊喜的页面:一个是主人公从“平凡世界”步入“奇幻世界——罗刹国”;另一个是马骥与龙女相遇后,共同走进由四海蛟龙用神思和梦幻建造的大罗刹海市,这个拉页的设计用来展示神人交汇的海市蜃楼世界。
在文字改编部分比较出彩的是《颠倒歌》。全文一共出现了5首曲子,我们让一苇老师把其中最好玩的《颠倒歌》写出来了。颠倒歌,唱颠倒,
好作坏时坏作好。
宰相鼻子朝天翘,
五官端正把粪挑。
手作脚,脚作手,
绝色佳人倒着走。
天下明君谁第一,
罗刹国王最英豪。这是蒲松龄原著中没有的内容。这首歌让这个故事里深藏的讽刺意味达到了高峰。
这篇故事的确很长,纯文字近3000字,对绘本来说算是文字量比较多的了。亲子共读的时候,如果能有个音频辅助显然更好,一方面能让人物鲜活起来,一方面也可以不让家长读得口干舌燥。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还留意了小红书上的一些配音达人。一开始,笔者想找个小朋友来朗读,但是文字篇幅并不短,主人公马骥和龙女对话的部分,更适合男女声来搭配朗读。在寻找中,发现了小小配音员Cici和她爸爸的录音。巧的是,他们很喜欢这个故事,立刻答应了父女一起录音。专业的特效也让故事更出彩。配合海浪的声音、市井闹市的声音、鸟鸣和风声,这本故事立体鲜活了起来,让人如同身临其境。笔者从2014年入行开始做引进版绘本,已近十年,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做引进的过程中,也会不时感叹,中国也有很多很棒的故事适合做绘本啊!但是,原创确实是需要经验积累的。这样摸索试错的过程也特别好,国内的专业绘本编辑正在成长。现在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元素”绘本登场,这些绘本让国内的读者、业内人士都看到“中国元素”的热潮正是当下中国家庭的需要,也正是当下绘本市场的需要。这将会形成正向的循环,创作者更自信,原创作品也更优质,不断给读者带来惊喜。荐读罗刹海市》
编辑:郭夫雨
复审:孙 珏
终审:张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