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财务部恢复设立土地管理处15年来,逐步完善土地房产管理机构,在保障油气生产用地、清理油气废弃土地、推进厂区整体搬迁、加强不动产经营创效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障了生产、经营及民生用地需求,促进了国有土地保值增值。

土地政策改革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新形势下,企业用地面临重重困难和各种问题。站在中国石化成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不动产管理运营应契合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积极应对风险与挑战,持续转变工作思路和举措,学好用好国家政策,做好“投、建、营、运”大文章,努力实现不动产管理与主营业务深度融合、双融共促,以高质量的不动产管理运营支撑中国石化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资料图)

努力实现不动产管理第三次提升

为支撑集团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动产管理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和财务工作目标,在土地基础管理、土地经营创效两次提升的基础上,着力突破阻碍发展和影响改革的瓶颈,努力实现不动产集约化管理运营的第三次提升,实现从土地到不动产、从基础管理到主动经营再到集约化管理运营、从实物到业财融合再到要素化质量管理的三个重要转变。

深化不动产管理运营助力公司基业长青。 做好集团公司土地战略规划,保持用地定力。基于全局视野,统筹规划整体土地和房产资源,融入地方并形成石化不动产利用特色。实行战略留白存量土地和抢占先机新增用地的双重策略,实现控制新增用地投资和推动不动产处置创效的双向引领。强调一次性收益和长期收益相结合,均衡非上市部分和上市部分不动产经营创效利益。抢占用地先机、预留发展空间、改变创效方式,一张石化蓝图绘到底,促进公司基业长青。

推动土地要素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保障作用。加大与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力度,协同总部与土地要素相关的管理职能,共同争取用地政策支持。侧重区域整合,促进转型发展,助力石化产业优势聚集。保障油气生产和新兴产业用地需要,落实大型项目和高端产业用地需求,利用搬迁增值模式推动“退城进园”,促进“油气氢电服”综合服务站的用地改造,为科研转化中试基地和世界级创新平台建设提供土地房产空间。不断提升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让土地要素成为生产经营中的关键一环,起到支撑和接续作用。

推进不动产运营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推动总部层面不动产一体化管理,明确不动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整体定位。推动模板化制度和防控式配套制度相结合,适应业财一体需求,符合现代质量管理趋势,优化不动产经营创效指标。用好考核指挥棒,发挥不动产管理运营价值。加强土地和房产数据管理,实现数字图形化和应用平台化。升级低效利用不动产分类评价模型可视化效果,建立办公用房效益评价模型。扩大不动产试点经营,开通不动产管理运营绿色通道。加大办公用房优化调配力度,与腾退办公用房盘活处置整体考虑。确保存量不动产规范合作和合规开发,实现长期稳定回收现金流。不断优化提升不动产独立经营创效能力,打造成熟的经营创效业务线。

优化不动产集约化管理运营体系

今年是不动产集约化管理运营的起步阶段。要围绕“强化职责、全程监控、系统运营”的总体要求,持续加强不动产政策研究、保障生产经营用地需求、实现不动产增效创效,努力推动不动产数智化管理、土地要素市场化运营,依靠多手段管理、全方位提升、高效益回报,进一步优化不动产集约化管理运营体系。

优化不动产实物管理机制。完善中国石化土地管理办法,制定办公用房租赁管理办法,并从战略规划、制度体系、信息平台、管控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研究制定不动产管理运营指导意见。

建立不动产经营创效长效机制。总结经验,结合低效利用不动产分类评价情况,制定不动产经营创效三年规划。优化不动产经营创效指标和现金收益指标,研究加大处置结果备案与现金收益力度的管控方式,分批分类推进土地盘活处置,筛选闲置油库用地纳入统一规划,优化不动产经营创效考核机制,促进土地处置实现增值效益和现金收益,增强不动产经营创效的主动性。

推动不动产主动经营和试点经营。推进日常土地处置项目创效,实行多部门联合调研,加强整体把控,拓宽经营渠道。推进土地复垦整治常态化,跟进自然资源部土地复垦整治的政策动向,研究炼化厂区土壤污染治理管控方案。推动落实与中央企业的战略框架协议,继续加大土地盘活利用的对外合作力度。充分发挥不动产试点经营领导小组功能,强化土地处置项目的跟踪、指导和决策机制,延展经营方式,加快创效方案落地。

推动办公用房优化调配。搭建并推进办公用房房屋租金和物业费“两费”模型作为费用测算标准,重点推动北京和上海办公区的优化调配。完善调查办公用房双向需求的6张画像卡,制定基于房屋、配套和经营3个准则层的指标体系,构建办公用房效益评价模型。依托不动产管理信息系统,融合“两费”模型和打分模型,开发建设办公用房评价共享平台,满足内部优化调配和外部市场化租赁需要。

保障经营发展用地。推进土地投资专项管理,督导各油气企业严格执行用地标准,在项目可研阶段精细算账,规避“用而未批”风险。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管控方式,研究临时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报批管控方式,制定管控指标。加强增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集团公司财务部)

(责任编辑:杨明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