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6日)是第133届广交会开展第二天,本届广交会吸引了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前来寻找商机。参展企业也是各显神通,一方面不断展出新产品新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推陈出新的展出方式吸引采购商。
(资料图)
汇聚全球客商 高水平对外开放
总台记者 张浩:今天是广交会开展的第二天,昨天进场人次37万,这个数据突破了往届广交会入场人次的纪录。这些老客户老朋友们再次相聚在广交会,无论是参展商和采购商都释放出了巨大的热情和信心。
先为大家介绍参展商,广交会汇聚了众多品质优秀的产品,展商之间自然是摩拳擦掌,都把自己看家的主打产品和多款新品,放在广交会进行展示。目的就是用直观的产品形象,赢得更多采购商的订单和青睐。我发现这里每家企业的展台搭建也是别出心裁,有的是直接在展台进行产品演示,让采购商近距离观察和体验产品细节,有的则是把车间的实时画面,通过大屏幕放到展台进行展示。而有的企业,干脆直接把大巴车停在展馆附近,只要客户有意向、有时间,他们可以马上带客户去工厂参观。总而言之,参展商巧思妙想的各种奇招,为的就是让客户能看到企业的技术实力,增进相互之间合作的信心。
60多年来,从首届广交会迎来19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到本届广交会吸引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使得广交会始终是中国面向世界开放的重要窗口,成为加强中外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相向而行中分享中国市场红利,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而正是在这种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下,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搭上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快车,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D区展馆首秀 企业明星产品齐亮相
本届广交会首次启用新落成的展馆D区,展览面积由过去的118万平方米扩大到150万平方米。机械类展区、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等展区都集中安排在这里。
广东台记者 李斯琦:广交会展馆D区一层空间的设计承重高达每平方米5吨,而我们所处的二层空间均采用无柱结构,可以说特别符合一些大型器械的展出需求。
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展区,展示了几台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醒目的造型、充满科技感的内饰,引来了不少海外采购商的咨询和围观。而在这个展位上,一台无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的无人驾驶小巴,同样是备受瞩目。
来自摩洛哥的采购商阿道,是第一次参加线下广交会。这次他最期待的是关于无人机和动力电池的前沿技术。
摩洛哥采购商 阿道:先四处逛逛,可能过几天后,我们会看到一些可行性。我们期待能签下一些好的合同,所有跟电子有关的产品都是我们所关注的。
新启用的展馆D区,还将展出餐厨用具、鞋类和进口食品等领域的产品。
广交天下友 乐享新商机
今年,第133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办展,迎来了世界各地的采购商、供应商,展馆内处处人潮涌动。
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广交会全称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迄今已有66年历史,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最全、采购商最多且来源最广、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一个延续近70年,不断开出新花,结出新果,讲述新故事的展会,它的历史渊源一起来了解。
1955年至1956年,广东省在今天的广州文化公园先后举办了三次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1956年11月10日,“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广州原中苏友好大厦胜利举办,为期两个月的“试水”收效甚佳。
于是在1957年4月25日至5月25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13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位采购商到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
不同于现在琳琅满目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全场唱主角的是1万多种农产品和土特产。番禺、萝岗、增城、从化的柑橘橙子,西关各大制造厂生产的丝绸,还有来自佛山的纸伞、大良的木屐、揭阳的竹编、新会的葵扇、南海的爆竹、阳江的漆器、东莞的榄雕,各种南国特色从这里走向世界舞台。
首届广交会的举办,开拓了我国和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和地区经贸往来的通道,66年来风雨无阻,广交会这一窗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