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浪潮,既“激活”了一些行业,也打碎了一些行业的“铁饭碗”。
上周,缸哥以庞大集团为例,讨论了汽车4S店面临的困境,点击查看「命悬一线,曾经的4S店之王无力回天」,一度令人羡慕的经销商巨头,也来到了生死关头。
(相关资料图)
本期内容,我们再来聊聊新能源时代下,被“拒之门外”的修车厂。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国内有修车厂约90万家,但进入电车时代后,却有一半的修车厂将面临“中年危机”。
讨论修车厂生存环境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车主选择第三方修车厂的初衷是什么?
答案无疑是便宜+便捷,一些普通的维修保养,选择修车厂不仅价格实惠,还能就近解决,毕竟没多少人住在4S店旁边。
但来到电动车这里,情况却发生了改变。电动车没有传统“两大件”,不仅保养的项目减少了,如无需换机油;维修的空间也被压缩,如变速箱故障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另外,只要不是“娘胎里”就有的问题,通常电动车的三电系统都比较可靠,只需定期检测即可,剩下的就是更换一些诸如空调滤芯、轮胎之类的配件。
一位比亚迪汉EV车主表示:“电机电池没那么容易坏,保养的周期也长,要换的东西,去4S检查的时候就顺便换了。”
电车保养、维修的项目少了,那么官方售后和修车厂之间的“差价”,自然也就大大缩减了。
以零跑C11为例,其10万公里的保养费大致是4千元,而20万级燃油车10万公里保养费却要过万。
更重要的是心态上的变化。很多电动车车主,并不放心把自己的爱车交给修车厂,在他们的印象中,修车厂还停留在燃油时代,修电车的专业度要打个问号。
一位年纪不大的修车店老板诉苦:“我学修理时一直都学油车,现在看到街上的电车越来越多就很焦虑,感觉自己刚开始创业就要失业了。”
是的,按如今新能源车的疯长速度,传统修车厂未来最糟糕的情况,便是无车可修。
然而,就算车主愿意把电动车扔给修车厂修,普通修车厂也不敢接,或者接不住。
虽说电动车的构造更简单了,但各部件之间的关联却更紧密了。燃油车是哪里坏修哪里,哪里报废换哪里,换一个零件不行就换整个总成……
但在智能电动车上,硬件、软件往往是深度捆绑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举个例子,智能电动车被追尾后,受损的不仅仅是后保险杠、后尾门,还有与智能辅助驾驶挂钩的雷达和摄像头,要达到100%修复,除了更换硬件之外,软件层面也要校正。
但这些与智能驾驶有关的数据,尤其是一些高阶辅助驾驶系统,核心的东西全都在车企手上,修车厂只能望洋兴叹。
而倘若是车机系统出了故障,且完全是软件层面的问题,如卡顿、黑屏或其它BUG,有时候就连车企都没法即刻解决,更别说修车厂了。
与燃油车不同,智能电动车更像是一个科技产品,所以很多问题都是围绕软件产生的,而软件又恰恰是修车厂的薄弱项。
新能源车维修保养的专业性,让这个市场重新成为了一片蓝海,一些汽车行业巨头开始盯上了这块蛋糕。
2022年,博世与宁德时代合作建立了首家双品牌新能源汽车维修站,这无疑推动着新能源车维保行业往正规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连财大气粗的巨头企业也要分一杯羹,留给修车厂的生存空间确实不多了。
近几年,在新势力车企的带动下,传统经销模式开始没落,车企直营模式火了起来。
直营模式本就使得销新车售、车辆售后都掌握在车企手中,而给修车厂当头一棒的,还有官方的质保服务。
当下,各家新能源车企的质保服务不一,如蔚来、奇瑞新能源、长安深蓝推出整车终身质保,广汽埃安、比亚迪则推出三电终身质保。
异曲同工的是,新能源车企们都为质保服务设定了附加条件,给车辆戴上了“枷锁”。
比如,绝大部分新能源车企提供质保的前提,都是要在官方售后保养,同时还要按指定的项目和期限保养。
其次,像比亚迪考虑到高压安全,要求车主维修保养必须使用原厂备件(主要是与三电系统有技术因果关系的备件),否则无法提供三电终身质保服务。
可以发现,这些质保附加条款,基本上把修车厂的路给堵死了,而为了享受质保,车主也只能默认这种与车企的无形“捆绑”。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主是比较看重官方质保的,毕竟他们清楚,像电池这类大件若出现问题要更换意味着什么。
所以,那部分要避免“因小失大”的车主,也就不敢光临修车厂了。
虽说新能源车的压迫感很强,但留给修车厂的生存空间也并非为零。
比如已经倒下或即将倒下的新能源品牌,在官方售后土崩瓦解后,那些不幸成为“遗孤”的用户,就不得不选择其他渠道去维保。
威马EX5最低售价:17.58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74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1.9万车友热议二手车6.56万起 | 118辆又比如,很多车企提供的质保服务只针对首任车主,那么这个枷锁对于二手车主来说就起不了作用,他们如果有意愿,一些简单的项目亦可去修车厂做。
最后是那些营运车辆,比如网约车车主,车企的终身质保通常只针对私家车,营运车辆就不用管这条了,此时修车厂的机会便来了。
无论如何,对比起燃油车时代,修车厂的蛋糕确实被活生生切掉了一块,而它们却束手无策。
但正如4S店的没落一样,可怕的不是它们不努力,而是这个时代渐渐不再需要它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