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在昆明禄劝地区采集到中泥盆世的鱼类新种——大孔茶花箐鱼。
茶花箐鱼模式标本
(资料图片)
自2001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团队,在云南楚雄武定以北的昆明禄劝地区开展了数次野外地质考察与化石发掘工作,从中泥盆统中采获了大量的鱼类化石材料,其中,有在武定地区曾发现并报道过的沟鳞鱼类滇鱼与沟鳞鱼、在华南广泛分布的星鳞鱼类湖南鱼等胴甲鱼类新材料,也有代表沟鳞鱼类一新物种的两件保存较为完整的头甲标本,这不仅丰富了沟鳞鱼类的多样性,而且为深入揭示沟鳞鱼类早期类型的头甲特征、探讨沟鳞鱼类的早期演化及其生物古地理、生物地层学等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化石材料和机会。
科研人员利用扫描、三维复原等技术手段,对沟鳞鱼类新物种的两件头甲开展了详细的形态学、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及系统发育分析,建立了沟鳞鱼类一新属、新种——大孔茶花箐鱼。头甲形状近似六边形、头甲后缘前部具后侧角、眶孔大、眶前凹发育、横颈脊发育、中颈片完全包裹后松果片、感觉管系统均为典型的“沟鳞鱼型”等特征均表明其应归属于沟鳞鱼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
茶花箐鱼头甲的3D重建及头甲解释性复原图
研究还表明,在禄劝地区发现的新属茶花箐鱼与在武定地区发现的五凤山鱼互为姐妹群,其系统发育位置位于沟鳞鱼类基干类群与较进步的沟鳞鱼类类群之间。
茶花箐鱼代表了在云南禄劝地区中泥盆统中首次发现的沟鳞鱼类,其发现不仅丰富了沟鳞鱼类在泥盆纪期间的多样性,加深了对沟鳞鱼类头甲特征的鉴别与认识,而且填补了沟鳞鱼科支系早期类型的“缺环”,帮助深入理解并阐明了沟鳞鱼类的早期演化过程。
近日,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地球科学学刊》上。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实习生 黄月 文
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官网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吕世成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