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8日电(记者 王媛媛 刘玉龙)8月28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开盘集体涨超5%,截至收盘,A股近3500股上涨,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超1.1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超3600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7日晚间,以印花税减半为开路先锋,优化IPO、再融资监管,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等利好政策接踵而至。官方连发四份公告,分别在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在机构看来,本次政策“四箭齐发”,监管层支持A股、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态度坚决。更重要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活跃资本市场的一揽子政策出台。
机构:“四箭齐发”只是开始 更多政策值得期待
综合多家机构观点,业内人士认为,本次政策“四箭齐发”后,一系列综合政策措施有望继续出台,将形成活跃资本市场的合力。
继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监管部门在投资端、交易端、融资端综合施策。8月18日,证监会召开答记者问会议后,确定“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25条具体措施,包括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研究适当延长A股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时间;加快投资端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将加强跨部委沟通协同,加大各类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现阶段实行T+0交易的时机不成熟;进一步优化股份回购制度,放宽相关回购条件,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将持续畅通企业境外上市渠道;全力做好房地产、城投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支持香港市场发展,统筹提升A股、港股活跃度。
中信建投证券非银金融与前瞻研究首席分析师赵然称,若将8月18日的政策举措整合来看,分别可以划分为:融资端——服务科创企业、统筹融资节奏、支持并购重组;优化上市公司回购、分红、减持等。交易端——降低基础设施费用、优化程序交易监管、延长交易时间或“100+1”制度等;适度放宽两融保证金比例等。投资端——大力发展权益基金、发展指数基金、增量资金入市等;鼓励券商衍生品业务创新,适度放宽风险指标等。其他——引导长期资金长期入市,提升上市公司治理,优化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等。剔除已经发布的内容来看,监管部门工具箱依然十分充足,后续可重点期待鼓励券商新业务创新、大力发展权益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向的催化。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认为,政策信号意义明显,监管层支持A股、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态度坚决。当前市场处于政策密集落地期,政策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市场短期信心有望获得明显提振。重申当前处于市场底部,政策明朗,建议逢低布局。
西部证券表示,本轮“政策加码”逻辑需要站在自上而下的角度统筹评估,预计后续政策子弹袋仍有余量。不论是前期调降基金管理费、调降交易经手费还是本次调降印花税,其影响不能站在单一事件角度孤立评估,背后的核心逻辑是蛋糕在金融机构、投资者及企业间的重新切分。后续“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依然值得期待。
附:机构详细解读政策面“四箭齐发”
印花税减半政策落地
市场对于降印花税的相关政策期待已久。时隔十五年,证券交易印花税迎来调降。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的《关于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公告》提出,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目前我国A股证券交易费用主要包括过户费、经手费、证管费、印花税、券商净佣金等,其中过户费、经手费、证管费双向收取,合计约0.0641‰(沪深两市,北交所约为0.155‰);券商交易佣金约0.24‰(2022年行业净佣金率,同为双向收取);印花税则是向卖方单边征收,此前税率为1‰,自8月28日起将减半征收,为0.5‰。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2022年印花税是证券市场交易成本的主要部分,占比达62%。在近期经手费等调整的基础下,本次降印花税后交易成本显著降低。以2022年为参考,印花税调整可以向市场让利约1380亿元。从调降后市场主要指数表现来看,大盘指数多有明显上行,印花税下降对市场情绪提振效果明显。板块上,历次印花税下调后非银和弹性板块领涨。
东吴证券指出,从中期来看,降低印花税释放了两大信号:一、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二、让投资者意识到市场的呼声产生了效果,体现政策端对股市的关切。因此调降印花税率往往只是稳定市场的开始,待提振资本市场政策“组合拳”的进一步推出,政策的累计效应才会逐步开始显现。
华泰证券表示,印花税调降显著降低投资成本,有望激活市场,历史6次调降,券商板块具备显著超额收益。1990年以来,我国印花税经历9次调整,其中6次为调降、3次为调增。从调降后市场主要指数表现来看,大盘指数多有明显上行,表明印花税下降对市场情绪提振效果明显。且主要指数上行+让利激活市场,券商经纪及投资业务等直接受益,因此历次调降后,券商板块也有较为明显的上行趋势,并且多数走出超额行情,看好券商板块的持续修复。
国联证券表示,短期在政策提振情绪下珍惜普涨、高胜率行情。宽基指数在过去4次中t+90区间平均涨跌幅为负,但考虑到本次政策多点齐发,且不乏严格限制减持等影响深远的政策,叠加当前政策底和市场底或已先后到来,对于未来行情的演绎并不悲观。行业方面,短期重点关注非银、尤其是券商行情。
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
除了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27日,证监会连发三条公告,其中一条是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支持适度融资需求。
文中提出,三大交易所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调整将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实施。
“融资融券是投资者投资股票的重要杠杆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表示,投资者在保证金金额一定的情况下,保证金比例越低,投资者向证券公司融资的规模就越大,杠杆效应就越显著。
东吴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胡翔认为,适度调整保证金比例不会影响两融业务低风险的本质。此外,当前两融规模仅仅相当于2019年以来历史峰值的50%,随着市场的企稳,这个增量效应可能更为明显。
国泰君安称,证监会首次以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作为活跃资本市场措施,政策措施超预期,同步彰显政策提振资本市场决心。融资保证金比例的放宽,能够放大融资买入交易杠杆,更好满足融资买入需求,融资交易情绪有望提振。参照历史经验,融资保证金比例调整政策效果明显,随着融资保证金比例调降政策落地,两融资金加速入场,市场有望底部反弹。当下应抓住政策窗口期,积极做多“投资端”改革。
西部证券认为,融资保证金比例降至80%,将极大的提振市场交易活跃度。截至8月24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占股票市值的2.2%,低于14-15年的高点4.7%,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放开融资保证金比例将起到活跃市场的作用,预计后续转融资费率也将调整,整体上是为市场注入杠杆资金,利好头部券商。
规范股份减持行为
8月27日晚,证监会发布《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的公告中指出: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上市公司披露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第一大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新规之下,不符合减持条件的公司(剔除房地产)共2203家,数量占比42.1%,市值29万亿元,占比35.5%。其中,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等行业不符合减持条件的公司数量占比最高,银行、电子、医药生物市值占比最高。申万宏源预计,2016年以来实控人减持规模共4338亿,模拟新的减持限制将使得2016年以来的历史实控人减持减少18%。
东北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部A股共减持3304亿元,若按照目前的新规进行实施,则仅能减持2186.6亿元,则能提供给市场“增量资金”1118亿元。减持新规后影响最大的为以TMT为主的传媒、计算机、电子等合计减持从1249亿下降至895亿。历史经验看,上市公司净减持和市场表现基本呈正向关系,主要在于市场上涨下对于未来上涨空间有所压缩,为维护收益则套现意愿较强。整体来看,减持新规的落地更多是在于引导市场的长期投资,而尽量避免在市场波动后部分上市企业高位套现,从而给予投资者更多的利益保障。
国泰君安研报表示,此前监管对减持行为的限制主要集中在减持的时间、规模、方式和信息披露方面,但对于能否减持限制较少。本次监管表态不仅意图呵护市场投融资两端的资金平衡,也为了保护投资者信心和利益。监管首次将融资行为与投资者回报结合起来。大股东与董监高作为内部人员,其不规范的减持会将资金转移出公司,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与信心,而将分红作为减持的前提正体现出监管维护投资者利益的积极态度。
阶段性收紧IPO节奏
根据证监会27日发布的公告,此次,证监会还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其中包括,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此外,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今年以来IPO节奏有所放缓,适当收紧IPO有助于实现一二级市场良性发展及动态平衡。7月24日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提出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8月27日,证监会明确IPO方面阶段性收紧节奏,再融资方面也持续收紧发行限制,并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加强再融资资金募投管理,同时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在支持资本市场同时充分考虑了地产行业现状。
国海证券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今年共有210家企业成功IPO,合计募集资金2478.7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205家企业成功IPO募资3504.52亿元,今年上市的公司平均体量明显缩小。此外,截至7月31日,IPO上会企业有227家,过会率86.8%,相比去年同期308家上会的89.3%通过率有所降低。IPO收紧本质上是严格审核入口,筛选优质企业,防范不良企业涌入,以提高市场公信力,适当收紧IPO审核入口,更多给予优质企业发行上市的机会,借此助力二级市场呈现长期向上格局,有助于实现一二级市场良性发展、动态平衡。
东莞证券研报称,截至8月27日,A股本年股权融资规模为9192亿元,融资规模量大,对市场资金面造成一定压力。在当前市场形势下,证监会通过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和再融资节奏,有利于控制企业融资节奏,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
财信证券认为,2015-2022年,全部A股的股权融资年均次数为950家次、年均规模为16531.51亿元,其中IPO年均次数为320家次,IPO年均规模为3167.84亿元;增发年均次数为476家次,增发年均规模为9918.31亿元,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功能明显增强。但长期“重融资、轻投资”的政策倾向,也使得A股市场“抽水效应”明显,投资者的体验有待提升。证监会本次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将有效缓解A股IPO及再融资给二级市场带来的压力,缓解市场的“抽水效应”,促进市场稳健运行。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