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有个被人们称为九千岁、九千九百岁的宦官,他就是魏忠贤。这个称号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他在当时的地位与权势。魏忠贤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赌徒、无赖,二十二岁自阉,入宫后却飞黄腾达,权倾朝野,不仅能够把持朝政,追使文武百官屈从,为他大造生祠,还能够控制朝廷,使熹宗皇帝依从,利用圣旨为所欲为。他擅权七年,把明代宦官擅权推向了顶点。

魏忠贤初名进忠,号完吾,忠贤这个名字,是天启二年熹宗赐给的。隆庆二年(1568年),魏忠贤出生于河间肃宁(今河北肃宁)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因为家里穷,魏忠贤没能上学读书,就喜欢上了骑马射箭,练得一手好箭法。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地沾染了酗酒赌博的恶习。他曾娶妻冯氏,生下一女,嫁杨六奇。这天,他赌博输了钱,无法付给,就跑到镇上一家酒店里躲藏起来,赌徒们找到他后,拳打脚踢,逼他拿钱,他走投无路,横下心来,准备走入宫求官之路,并改姓李。

万历十七年 (1589年),魏忠贤被人引荐入宫当了宦官。这时,他二十二岁。他的妻子冯氏,也与他分手,另嫁他人。


(相关资料图)

魏忠贤进宫后,被派在司礼监秉笔太监孙暹手下当差,每天干杂活,又苦又累。他很不乐意。后来,听说四川税监丘乘云曾是孙暹的管家,在那里干事的人都很得意,于是就去投奔。不料,丘乘云事先知道他的根底。魏忠贤一到那里就被丘乘云关了起来,还不给他饭吃,想饿死他。

说来也巧,魏忠贤因为信佛,与北京宣武门外柳巷文殊庵秋月和尚相识。这时候,秋月和尚云游四川,听说他被丘乘云关了起来,就为他讲情,这才放他出来,还给了魏忠贤十两银子让他回京。另外,秋月和尚还给太监马谦写信,希望他能关照一下这个可怜的宦官。

险些丧命的挫折彻底教育了魏忠贤。他回到北京后,处处小心侍奉,攀附有权势的太监,才调他到御马监刘吉祥管下的甲字库供差。后经魏朝引荐,被调去当王才人的办膳太监。王才人是光宗的妃子,光宗长子朱由校的生母。

魏忠贤虽然目不识丁,可也机智,有胆有识,记性过人,颇有一些办事能力。朱由校每次去看望生母,他都勤谨服侍,千方百计地讨其欢心,给朱由校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同时,他还与客氏勾勾搭搭,二人关系日益密切。

客氏是河北定兴侯二的妻子,生有一子名叫侯国兴。她在十八岁那年被选进宫中当朱由校的奶妈,二年后,侯二去世。客氏因为聪明伶俐,善于烹饪,又会应酬,字写得也不错,再加上她侍奉朱由校非常用心,十分讨得太后喜欢。光宗登基一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朱由校随即即位,是为熹宗。熹宗不忘奶妈的养育之恩,即位没有几天,就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并宣布晋封她的儿子侯国兴和弟弟客光先为锦衣卫千户。

客氏原本与宦官魏朝结为"对食者"(即变相夫妻)。但自从与魏忠贤交往后,客氏就逐渐甩掉了魏朝。魏朝十分生气,就在宫中大吵大闹起来。这件事后来惊动了明熹宗,明熹宗自然是向着客氏的,就按照客氏的意见让她与魏忠贤做"对食者",从此,她和魏忠贤就成了钦定的变相夫妻。魏忠贤有了客氏这个靠山,很快便由掌管宫中煤炭供应的惜薪司太监变成司礼监秉笔太监,兼管宝和三大皇家大店。司礼监秉笔太监是皇帝身边的高级管事太监。它的基本职责是掌管内外章奏,根据朝廷的口谕草拟圣旨,照阁票朱批章奏。按照正常规定,不识几个大字的魏忠贤根本没有资格担任秉笔太监的。只因为他与客氏结为"对食者",便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这个要职。

魏忠贤登上这个位置,也算是完成了他入宫改变命运的愿望。但人的权欲是没有止境的,取得司礼监秉笔的魏忠贤并不以此为满足。为了取得更大、更多的权力,他与客氏加紧策划了一系列阴谋活动。除掉王安,控制宦官就是魏忠贤窃夺权力的一个步骤。

王安是一个正直而有文化的太监,曾为光宗朱常洛的伴读。光宗即位后,升他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他对熹宗朱由校也有过救命之恩。明熹宗即位后也很感激他,在扇面上亲笔写下"辅朕为仁明之主"七字赐给他。

天启元年(1621年)五月,王安升任为司礼监掌太监,位于秉笔太监之上,掌管全监事务。魏忠贤对他表面上恭毕敬,实际上恨得咬牙切齿。王安得到提升后,照例上疏表示辞谢。魏、客合谋,利用这个时机,挑拨离间,怂恿熹宗准了王安,把掌印太监这个要职正式交给另一个秉笔太监王体乾。然后,又让兵科给事中霍维华弹劾王安,说王安先前查处田诏、刘朝盗窃售中珍宝一案是无中生有;又让田诏、刘朝配合,上疏喊冤。客氏也火上加油,大讲王安的坏话。惹得熹宗盛怒,遂斥逐王安到南海子打更。同时赦免刘朝,让刘朝去任南海子总提督。刘朝自然明白魏忠贤的用心,到任后,立即囚禁王安家人,断绝他的饮食,今日改调某园,明日调至某铺,想用这种办法活活饿死他。当地村民们见他饿得死去活来,暗中送些物给他吃。刘朝发现后,将那些村民狠狠训斥一顿。后来,王安被迫到宫内篱笆下挖野菜充饥。

刘朝见用断绝饮食办法未能奏效,便暗中派人将他杀死,谎奏说他畏罪自杀身亡。与此同时,他还杀死了替王安经办本章和管家的宦官。在王安名下当差的宦官,全都遭受株连,个个备受毒刑,然后发配南京,白天囚禁,晚上打更。

威慑后宫,残害宫妃是魏忠贤窃夺权力的又一步骤。魏客勾吉,受宠日盛,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后妃们的不满。他们为了巩固和扩大手中的权力,便向后妃开刀。光宗宠妃赵选侍对于客魏的行为非常恼火。于是,魏忠贤便假传圣旨,逼迫赵选侍自杀。赵选侍在临死时,将光宗赐给她的首饰金珠等,列于案桌之上,西向遥拜,痛哭良久,投环自尽。光宗庄妃李氏,心地善良,待人宽厚,持重寡言,在宫中颇有威信。客魏对她放心,就勾结侍奉她的太监徐应元,让徐应元监视她的行动。徐应元有了客魏的支持,开始任意笞骂她的左右,致使她忧愤成疾而亡。熹宗裕妃张氏,性格直爽,说话失慎,触犯了客氏,结果祸从天降。恰好裕妃妊娠,得受册封之礼。客氏乘机向熹宗诬陷说她有外遇,遂将她打入冷宫,不给她饭吃,饿得她头昏眼花。有一次下雨,张氏爬至门外喝屋檐上流下的水,喝了几口后肚痛难忍,她哀哭呼号,无人理睬,遂气绝于宫门之外。看守官人回话,奏知熹宗,革去封号,按宫人死后办法,火化于净乐堂。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不仅如此,他们还对熹宗的正宫张皇后下毒手。张皇后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张国纪的女儿。天启元年四月册封为皇后。张氏为人正派,对于魏客祸乱朝纲的劣迹忍无可忍,曾多次当面斥责他们二人,又召客氏欲绳之以法。因此,他们二人就把张皇后作为眼中钉。张皇后怀孕,他们买通坤宁宫的侍女,趁为皇后捶背之际,故意用力捶打,使其流产,最终导致熹宗绝嗣。他们还采用造谣言,放暗箭的手法,在宫中大造舆论,说张皇后不是张国纪的亲生女儿,而是关在大牢等待处决的大盗孙二的亲生女儿,力劝熹宗将她废掉,另立魏忠贤的侄儿魏良卿的女儿为皇后。只是由于大臣们的反对,才未能如愿。

除此之外,开办内操,建立亲信武装也是魏忠贤窃夺权力的另一手段。为了巩固和扩大手中的权力,魏忠贤与大学士沈灌内外勾结,力劝熹宗开办内操。昏头昏脑的熹宗也言听计从。于是,他便大力筹办,先从宦官中挑选身强力壮的三百名,又从宫女中挑选青年人三百名,每天进行军事操练。

到了天启三年春天,内操的人数发展到一万多人,这些人身穿铠甲,出入宫禁,旁若无人。他还指使爪牙在宫禁内制造火器,进行火器试验。自开办内操以来,宦官武装迅速发展,钲鼓炮铳之声,震天动地,闹得后宫不得安宁。当时叶向高在上疏中曾说∶"所谓内操一事,祖宗朝哪有此事,数千名全副武装的甲兵聚集在宫内,即使今日无可忧虑,日后终究是个隐患!"其他官员也纷纷上疏陈述内操的危害,熹宗根本听不进。而对于这些人,魏忠贤往往假传圣旨予以斥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