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韧低合金耐磨钢板是一种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材料,其精细组织调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精细组织调控,可以实现高强度和良好的韧性的平衡。通过合理的合金设计和热处理工艺,可以控制钢板中的晶粒尺寸、相含量和相形貌,从而调节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小的晶粒尺寸可以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和韧性,而适量的相含量和相形貌可以增加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通过调控精细组织,可以使高强韧低合金耐磨钢板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以及出色的耐磨性能。
其次,高强韧低合金耐磨钢板在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其优异的耐磨性能和机械性能,高强韧低合金耐磨钢板常用于矿山、冶金、建筑和机械等领域的耐磨零部件制造,如矿石破碎机的衬板、混凝土搅拌机的刀片等。这些零部件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经受着高强度的冲击和磨损,需要具备出色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高强韧低合金耐磨钢板的应用可以大大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资料图片)
综上所述,通过精细组织调控和应用,高强韧低合金耐磨钢板可以实现高强度、良好的韧性和出色的耐磨性能。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广泛,可以提高零部件的寿命和设备的可靠性,对于提高工程材料的性能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大学 邓想涛 教授将在“2023年第十九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会议”上作“ 高强韧低合金耐磨钢板精细组织调控与应用 ”的报告。
嘉宾简介
/ 邓想涛 教授 /
东北大学
邓想涛,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要从事高性能耐磨钢和超高强度结构钢等金属材料成型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控制与应用研究工作,在低合金耐磨钢板研制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通过合金设计与冶炼-铸造-轧制-热处理一体化调控,解决了其耐磨性低、韧塑性差、焊接和成型困难的难题,在鞍钢、宝武、首钢、河钢、南钢、华菱涟钢、湘钢和山钢等10家钢企转化和应用,支撑了大型工程、矿山、冶金和煤炭采运等装备制造用关键耐磨材料的选材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中国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
研究方向: 高性能特种金属材料固态相变调控与应用
拟报告摘要:
工程装备、矿山装备和冶金装备的大型化和高端化,对制造所采用耐磨钢板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低合金耐磨钢板由于添加较高的碳元素和贵重合金,致使碳当量高、韧塑性差、焊接和折弯成形困难,难以满足高端大型装备制造的需求。本文提出基于Nb-Ti复合微合金化和控制热处理增强增韧新方法,并结合冶炼-铸造-轧制-热处理一体化调控方法,明确了超细板条马氏体、针状铁素体和亚稳奥氏体复相组织调控技术,成功研发出了高强韧性耐磨钢板,突破了传统耐磨钢板低温韧性差、无法折弯成型的局限,实现钢板-60℃优异低温韧性和180°折弯不开裂的难题。相关技术在国内鞍钢、南钢、华菱涟钢等多个钢厂实现工业化应用,获得系列高强韧耐磨钢板应用于大型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等制造,支撑了装备制造的发展。
课题组或部门研究成果简介
所在的团队隶属于东北大学王昭东教授领导、王国栋院士学术指导的“先进轧制技术与热处理创新团队”。2015年,团队入选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荐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团队主要围绕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轧制和热处理技术、装备和产品展开研究,在特种钢板辊式淬火技术和装备、新一代控轧控冷、有色金属热处理装备和技术、特种钢热处理产品包括耐磨钢板、超高强度结构钢板、特种海工钢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企业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主持2项)、省部级一等奖12项。
关于会议
2023年第十九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将于8月4-7日在郑州华智酒店召开,本次年会拟邀请铸造相关高校100余所,研究院所40余家,相关企业200余家,会议预计参会代表400-500人。会议预计安排大会报告30余个,论坛报告100余个。同期举办“先进轻合金论坛”、“特种铸造工艺成形论坛”、“高熵合金与高温合金论坛”、“金属基复合材料论坛”、“耐磨材料专题论坛”、“研究生论坛”。
会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