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师生接受宣传,受到教育,获得关心,得到服务,加强凝聚,增强引领为目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周密部署,精心设计,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与学校“至善文化”相融相汇,切实抓紧抓实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信念信仰,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具有广西工职院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

用好“明德”“至善”讲堂,让新理论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明德”“至善”两类讲堂,建立由上级领导、校外专家、学者、校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团和先进典型人物组成的宣讲队伍,常态化的在校内开展理论宣传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新思想带着热气“飞入寻常百姓家”。


【资料图】

用好“明德讲堂”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面向青年大学生,扎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深入开展工匠精神、道德规范、文明修养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容。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八五”普法活动。

用好“至善讲堂”宣传党的政策和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紧扣师生所思所想所盼,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使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不断增进广大师生对科学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构建“五聚焦、五着力”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促进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组建由学校党员干部和青年大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在志愿服务中的引领作用,按照“国家所需、社会所求、人民所愿、师生所盼”服务导向,探索构建“五聚焦、五着力”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一是聚焦党的领导,着力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志愿服务全过程;二是聚焦思想引领,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大思政课”,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三是聚焦青年成长,着力强化志愿服务能力培养,以团星志愿服务队为抓手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四是聚焦机制完善,着力优化志愿服务条件保障,完善志愿服务认证体系;五是聚焦精神塑造,着力培育志愿服务校园文化,通过打造一批“志愿服务之星”,让优秀志愿者成为校园明星。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N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师生在常态化的志愿服务中奉献社会

常年以来,学校党委始终把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举措,常抓不懈。

一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建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彰显担当、实干、奉献精神。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发挥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充分在各类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中践行。

二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各二级学院社会实践服务站,依托专业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一院一品”社会实践服务项目,在校内外开展各类志愿实践活动。

三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三风”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着眼于新时代的青年学生群体,充分利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寒暑假返乡实践活动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不断推进新民风、新家风、新学风建设,让青年大学生成为移风易俗的宣传者、受益者。

四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建设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由工会、团委以及各二级学院牵头,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切实满足广大师生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鼓励原创,鼓励师生创作、推出更多反映新思想、讴歌新时代、说唱新生活的文艺作品,让广大师生在参与中获得精神滋养。同时,充分利用“三下乡”社会实践、“结对共建”等方式,让优秀的文艺作品“常下乡”。

近年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取得一系列成果。2021年学校荣获广西全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2支。2022年,学校获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1个,1人获得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创新“1+1+N”模式,“五学联动”打造“广西工业院范式”党委理论中心组理论学习品牌》获2022年度广西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优秀学习品牌。(李梦华 陈福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