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东南大学向晚生花社会实践团队聚焦《“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化工作的意见》为行动指南,携手老年群体,深入调研了中国三维医疗网络体系,将爱和关怀遍撒南京这座古城。

老年群体多发病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走进三甲医院,探寻生命极限

实践团团队通过采访、参观等方式深入调研了东部战区总医院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团队成员感受到了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意识到当前老年医学科建设发展中存留的一些问题,并向南京市江宁区卫生局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分级诊疗制度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浪潮的提案》。“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调研中各级医疗单位暴露出的问题如家庭医生签约不足,医联体单位之间配合度不高等。”实践团队队员说,目前提案已得到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深入社区医院,调研基层工作

团队走访了江宁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玄武区同仁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多个基层社区医院,简单了解了社区医院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相关措施和预防老年疾病宣传的一些工作。同时,社区医疗器械、高层次医疗人才的相对缺失和人民群众认可度的相对匮乏也让团队成员意识到,中国基层医疗的缺口还很大,路漫漫而修远。团队成员之一,来自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陆之远同学表示,这次社区医院调研之旅在他心中埋下了未来扎根基层,冲锋一线的种子。悬壶天下,从今日始。

团队队员到医院参观

置身中医草堂,解开神秘面纱

依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项目,实践团调研了街道中医诊所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科,与中医名家王长松主任等采访交流,简单了解了中医的完整体系以及其应对老年群体临床治疗上的独特优势。团队成员欣喜的发现传统中医技术在群众中认可度很高,也确确实实解决了很多老年病、慢性病问题,中西合璧护佑健康,中华文化的宝库历久弥新。

借助数学手段,建模老年多发病

团队在东南大学陈都鑫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到访参观了应用数学中心,并讨论了关于中国现有医疗资源对于老龄化问题承受能力这一数学模型的具体建模方案。目前,团队已根据相关数据构建出基于老年群体多发病的大数据模型,医数学科交叉融合的崭新理念使得理性思维与人文关怀相得益彰。

团队队员采访中医名家

走访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

团队成员深入银城三牌楼颐养中心等养老机构,探究了养老院适老化改造程度,采访了养老院的高级行政人员,与老年人亲切交谈。团队了解到,目前老人们对养老院生活的满意程度很高,医养结合的新模式也在逐步推进,随着适老化改造的不断发展,养老院即将成为老年人颐养天年的最佳选择,这也表明近年来国内养老行业在应对老年化浪潮中确实作出了努力,当下,养老院已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养老场所,而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

此次社会实践加深了向晚生花团队对中国老龄化浪潮的认识,也了解到了中国三维医疗网络体系的精准有效性和部分局限性,更为团队成员以后的科研报国之路提供了方向。大家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用汗水浇灌个人的成就,用青春谱写祖国的华章!

通讯员 徐梓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塞塞

校对 徐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