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8月4日讯 8月4日,菏泽市召开“聚力乡村振兴·绘就美好画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8场(鲁西新区专场),鲁西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议介绍,近年来,鲁西新区凝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坚持以五大振兴为指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实现产业相互融合,乡村风貌改善提升良好局面。

聚焦产业发展,着力夯实农业产业化根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健全“田长”制机制,常态化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工作,补充耕地1万余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护机制,及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478.9万元,小麦保险承保率达到86.75%,同时实现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全覆盖。

高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鲁西新区共培育葡萄9000亩、草莓1万亩、特色林果、高档苗木花卉2.6万亩,建立牡丹、芍药种植产业联盟,全区牡丹芍药种植面积达7000亩,亩均收入3万余元。

聚焦严守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建立鲁西新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智慧平台,实现全员网上动态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对全区脱贫享受政策5718户、动态监测户91户选派帮扶责任人1580名,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45.75万元,贷款额2000余万元;积极拓展增收渠道,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区17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总收入达5773.3万元。

聚焦民生保障,加快推动乡村建设工作

推进村村通公交工程,建设乡村道路60余公里,新建生产桥4座;新增休闲公园广场12处6万平方米,修复生态景观带5.6公里、樱花长廊3.6公里。

实施老赵王河灌溉引水工程,全面推进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三年行动,探索“谁建设谁运营”模式,对全区农村供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持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措施,有效管控农房建设质量和风貌特色。

聚焦示范引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以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为抓手,采用以点带面、连片打造的工作模式,重点推进佃户屯街道、马岭岗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

沿佃户屯西干渠两侧,规划4500亩农业产业带,打造天安绿洲、禾源农庄等15家生态农庄,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带动周边1.5万名群众实现增产增收。

实施乡村振兴“6+2”千万工程,全力打造“草莓小镇”“红色小镇”等,加快马岭岗镇草莓种植业发展,突出百日红、旭日阳光等8个草莓生产专业农业园区带动作用,吸纳就业3000余人,1万余人实现增收,村集体经济创收150余万元。全年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初步形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马岭岗路径”。

聚焦生态亮化,强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近年来,鲁西新区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村建设,整治达标村100%,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优势,累计清理垃圾点1万余处、130余吨,清理河道沟渠5万米,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社会化收运处置,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擘画蓝图开新局,接续奋斗谱新篇。接下来,鲁西新区将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进程,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目标,努力绘制产业带动强、发展动力足、民生有保障、宜居景色美的鲁西新区新画卷。

中国山东网记者 李奕腾 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