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跨界收购进军眼科医疗服务的光正眼科(002524.SZ)业绩并未有起色,自2018年以来至今,公司连续5年扣非净利亏损。
2022年,光正眼科预计全年扣非后亏损2.6亿元-2.9亿元,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对收购的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新视界眼科”)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1.22亿元。
(相关资料图)
想当初,光正集团对收购新视界眼科100%股权充满期待,认为“通过收购新视界眼科这一优质的医疗服务资产”,“将为公司大健康板块业务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事到如今,一度被看好的新视界眼科转眼成了烫手的山芋。
1.22亿商誉减值
光正集团最早从事钢结构业务和清洁能源业务,五年前转型切入医疗大健康产业。
2018年5月,光正集团耗资6亿元现金收购新视界眼科51%股权,从而将新视界眼科旗下位于上海、青岛、重庆、成都、郑州等12家眼科医院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一年多之后,2020年3月,光正集团又以7.41亿元现金收购新视界眼科剩余49%股权。两笔交易后,新视界眼科成为光正集团全资子公司。
当年10月,“光正集团”随即更名为“光正眼科”,并确立了“聚力眼科医疗业务,加快整合辅助产业”的战略发展思路。
对于两笔收购,新视界眼科原股东方承诺,新视界眼科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经审计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5亿元、1.3225亿元、1.5209亿元。
令人遗憾的是,收购完成后,新视界眼科的发展并未按双方预期的方向进行。
在新视界眼科2018年超额完成首年业绩承诺之后,2019年-2020年该公司业绩承诺连年落空。
按照上市公司收购新视界眼科51%股权的约定口径,新视界眼科2019年实现扣非净利润1.31亿元,未达到业绩承诺数1.3225亿元,完成率为98.90%。
当时,光正眼科认为,截止2019年年末,新视界眼科及子公司现金流或经营利润未持续恶化或未明显低于形成商誉时的预期,“不存在商誉减值迹象”。
但此后的2020年,按照上市公司收购新视界眼科51%股权的约定口径,新视界眼科扣非净利润为0.53亿元,相比当年的业绩承诺数1.5209亿元,完成率仅为34.62%。
三年业绩承诺期过后,叠加疫情影响,新视界眼科(更名为“上海光正新视界眼科医院投资有限公司”)的表现急转直下,2021年由盈转亏,净利润为亏损的1468.79万元。
刚刚过去的2022年,新视界眼科的业绩仍显疲软。
据光正眼科今年1月底发布的2022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核销资产公告,其对收购新视界眼科时产生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约1.22亿元,计提原因是“公司健康板块受疫情影响未达预期”。
公告显示,光正眼科收购新视界眼科形成的商誉账面余额为4.93亿元。
光正眼科亦提到,新视界眼科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为10.98亿元,而预计的资产可回收金额为8.47亿元,其中差额较大,因此计提相关商誉减值。
对此,3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光正眼科证券部,对方称,“新视界眼科旗下的多家医院都在上海,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比较大,业绩没有达到预期,因此我们进行了相应的商誉减值计提”。
至于该资产未来是否仍有商誉减值的风险,上述证券部人士称,“要看(新视界眼科)之后的业绩表现”。
根据光正眼科更正后的2020年年报、2021年年报,其中2021年对新视界眼科相关商誉计提减值574.14万元,导致2021年归母净利润由4266.87万元调减为3692.72万元。
兄弟反目
因新视界眼科的业绩承诺连年落空,以及股权转让款纠纷,光正眼科与新视界眼科原股东,也从一度的甜蜜牵手上演至对簿公堂。
2021年9月以来,光正眼科陆续披露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的诉讼公告,因新视界眼科未完成2019年、2020年业绩承诺,光正眼科要求新视界眼科林春光等多方原股东,支付该并购标的51%股份、49%股份的业绩补偿款合计约3.85亿元。
另一方面,新视界眼科原股东提起反诉,要求光正眼科支付拖欠的股权交易价款合计约3.13亿元。
一年之后,双方的纠纷终于尘埃落定。
根据光正眼科2022年9月披露的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2021)沪02民初214号、(2021)沪02民初215号,法院驳回了光正眼科要求新视界眼科支付约3.85亿元业绩补偿款的诉讼请求,而林春光等人追讨约3.13亿元的股权交易款,法院支持了其中的1.008亿元金额。
2022年9月19日,光正眼科进一步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该案原被告当事人均未对该案件提起上诉,上述《民事判决书》已生效,原被告当事人将按照判决书履行判决内容。
一个微妙的变化是,还在三年业绩承诺期间,2020年8月,新视界眼科创始人林春光就辞去了上市公司副董事长、董事等职务。
此外,2018年3月,林春光曾以约1.60亿元协议受让上市公司5%股份(约2516.66万股),如今经过密集减持,他的持股数量下降至约416.74万股,持股比例不足1%。
实力几何?
跨界进入眼科赛道后,尽管光正眼科的医疗业务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38.30%(4.50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72.73%(7.60亿元),但收购新视界眼科的“一地鸡毛”,也让市场质疑光正眼科到底有没有净整实力。
目前,光正眼科称已经在上海、成都、重庆、郑州、南昌、呼和浩特、济南、青岛、无锡、义乌等10个中心城市开设13家专业眼科医院和1家眼视光诊所,且全部医院均为医保定点机构。
另,光正眼科还参股安徽沃瑞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苏州眼耳鼻喉科医院有限公司,投资设立上海光正瞳博士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光正新视界瞳亮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上海新视界明悦眼科门诊部有限公司等。
3月9日,有眼科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新视界眼科此前在营销方面做得还不错,偏营销驱动型。光正眼科与新视界眼科重组之后,新团队对于营销的绩效、激励机制可能不如从前,再加上这几年疫情,新视界眼科的三家核心医院都在上海,所以业绩受影响较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光正眼科旗下上海新视界、上海新视界中兴眼科、上海新视界东区眼科均位于上海。
除了或有待提升的内部管理方式,光正眼科也需直面激烈的外部竞争。
民营眼科赛道玩家众多:除了民营眼科医疗龙头爱尔眼科(300015.SZ),何氏眼科(301103.SZ)、普瑞眼科(301239.SZ)、华厦眼科(301267.SZ)均已先后登陆A股市场。此外,希玛眼科(03309.HK)、朝聚眼科(02219.HK)选择了赴港淘金。
从业务的区域分布来看,何氏眼科深耕东北,总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2021年营收的97%以上来自辽宁省内;普瑞眼科立足西南,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2021年西南地区是公司贡献收入最高的地区,收入占比为29.92%;华厦眼科立足东南,总部位于福建省厦门市,2021年70%以上主营收入来自华东地区。
对于市场竞争格局,3月10日,光正眼科证券部人士表示,“我们(和其他民营眼科医院)主要还是在不同区域差异化竞争”,其提到,公司眼科医疗优先布局“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辐射一线重点城市……
上述眼科业内人士则评价,“整体来看,民营眼科企业的运营精细化程度不够,不少企业都是做渠道为主,在同类企业中,爱尔眼科更有品牌优势,所以拓客能力更强一些。”
对比业绩来看,尽管爱尔眼科尚未披露2022年业绩,但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25.04亿元,已遥遥领先于同行企业。
此外,华厦眼科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4.33亿元。
相比之下,光正眼科2022年扣非后亏损2.6亿元-2.9亿元,与竞争对手差距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