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周良成

继前一日上涨10.91%之后,港股小鹏汽车29日再涨2.91%,截至下午收盘,股价报收74.3港元/股,总市值升至1288.24亿港元。消息面上,8月28日早间,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公告称,以最高约58.35亿港元的总对价收购滴滴出行旗下准量产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MONA轿车车型,滴滴成为小鹏汽车股东。小鹏与滴滴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成为首家获得滴滴全生态体系支持的整车企业。

(图:4S店里正在展示的小鹏汽车。周良成/摄)


(相关资料图)

据了解,小鹏汽车将基于此次业务收购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首款车型定价会在15万元左右,预计2024年推向市场,年销量预计10万辆。据悉,双方本次合作中存在一笔对赌协议,小鹏汽车前期支付的对价是3.25%上市公司股份;在MONA产品上市之后,在滴滴体系当中的销售若达到一定的销售目标(10万辆/年),滴滴可拿到额外的对价股权,最高的股权比例为5%。

而对于滴滴而言,其自主造车业务正式宣告结束。对于造车,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谋划了近8年时间。2015年,滴滴与比亚迪成立迪滴新能源公司,提供租车与司机培训等成套服务解决方案。2017年,滴滴就开始与比亚迪和理想汽车合作研发定制车型。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了与比亚迪联合设计研发的首款网约车D1。但销量惨淡,2021年卖出10,176台,2022年仅卖出994辆,2022年底比亚迪D1开始面向个人消费者出售。而滴滴与理想合作的D1 Plus则无疾而终,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多年后回应称:“2019年我们拿到了王兴和美团的战略投资,而美团和该出行平台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双方都对于这样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顾虑,所以我们终止了该产品。”

2021年初,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纷纷高调官宣造车,与此同时,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开始秘密启动。滴滴造车业务的负责人是滴滴出行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同时,他也是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随后,滴滴开始在圈内高薪挖人,曾有消息指出,“达芬奇”员工规模达1700人。根据公告,2021年滴滴造车业务亏损7.63亿元,占滴滴年亏损额的1.5%,但到了2022年滴滴造车业务亏损已经达26.3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了245%。

2023年4月13日,滴滴发布了自动驾驶产品——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在空间设计上,DiDi Neuron概念车就打破了传统汽车的模式,直接取消驾驶位,最大限度解放了乘坐空间。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透露,在车辆总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取消驾驶位变仓位,内部空间相较普通网约车提升50%,腿部空间提升86%,乘客甚至可以在车内“一键平躺”。车内搭载大屏交互系统,设计了会议、游戏、影音、街景介绍、氛围选择等模式,孟醒称,滴滴自动驾驶想要给用户从空间到服务都有飞机头等舱的体验。

今年4月,滴滴自动驾驶还首次宣布,已将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解决方案拓展至干线物流货运领域,滴滴自动驾驶创新业务——货运KargoBot正式亮相。该方案由配备人类驾驶员搭载辅助驾驶方案的领航车辆,以及多辆L4级自动驾驶卡车构成,能大幅提升商业运营中各类长尾场景和复杂交互的处理能力。目前KargoBot拥有超过100台自动驾驶卡车,已在天津和内蒙之间开始了常态化的试运营。截至今年3月,KargoBot累计物流收入已经突破1亿元。这也意味着,小鹏汽车对滴滴资产的这次收购,不仅是小鹏在网约车乘用车市场的布局,还有机会进入商用车市场。

多年来在多条路线权衡与取舍后,滴滴最终选择了“不造车”路线。据业内专家分析,造车属于重资产项目,涉及长线产业链,需要大量现金投入,且短期内不易变现,这应该是此次出售造车业务的主要考量点,滴滴出行将聚焦于出行这一传统业务。有业内人士认为,“与此前比亚迪和滴滴合作的D1车型不同,滴滴这次相当于把MONA项目‘卖’给了小鹏,何小鹏更像是替程维‘接盘’了造车项目。这次业务出售有利于滴滴在造车领域止损回血,并将重心放在主营业务以及自动驾驶等创新业务上。”

(图:深圳一处小鹏汽车4S店。周良成/摄)

此次合作官宣之后,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将接近尾声。在双方的合作分工上,小鹏方面将负责推动该项目的量产研发,而滴滴则从生态上进行运营工作的支持。产品投产后,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和渠道推动销售。滴滴负责造车的“达芬奇”团队仅保留一部分人员,采取“类华为”模式继续开展后续工作,即向其他车企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产品,包括为其他车企提供智能座舱、智驾、地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滴滴主动放弃造车,利用自动驾驶技术和出行平台资源运营车辆,或许才是做自己最擅长做的事。”分析师道。

而对小鹏汽车而言,此次小鹏和滴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最直接的结果,是小鹏可以迅速切入15万元A级智能电动车市场。相当于用上市公司股份换来了一款准量产车、开启了15万元级别第二品牌,并获得了滴滴在出行生态、数据等方面的支持。无论是从扩大市场份额来看,还是从提升智能驾驶能力来看,小鹏汽车都将获益良多。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表示:“这次我们和滴滴的合作的核心在于他们有一个完成度非常高的准量产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轿车车型,前期已经投入大几十亿元开发,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同时我们还会收购与MONA相关的所有研发的测试、设备等资产,包括一些核心的人员团队也会加入小鹏。”

对于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而言,他看重的并不仅仅是滴滴的车,更是其手上的“资源”。在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为4.14万辆,低于蔚来的5.5万辆,也低于理想汽车的13.91万辆。如何借助滴滴在B端网约车市场的资源,通过MONA这个第二品牌快速上量,是小鹏当前的第一诉求。根据滴滴的2022年年报显示,中国出行业务有4.11亿名年活跃用户,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未来这1900万司机。无论是用新能源车替换这些司机目前的燃油车,还是在未来利用自动驾驶技术替换人类司机,都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图:深圳一处小鹏汽车4S店。周良成/摄)

何小鹏近期在2023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有趣的是,两年前我曾经提过一个观点,因为成本原因,没有车企能够在15万级别推出有竞争力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但随着我们死磕技术创新和全流程降本,当前我的观点改变了。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这会极大地推动智能化全面普及。”而何小鹏口中所指正是与滴滴合作的“MONA”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公告中,小鹏汽车明确了MONA将是15万级的全自动驾驶汽车,能大大减轻司机师傅的疲劳,提升乘客的安全性,在更远的长期,能够逐步地替代人类驾驶员,在部分场景实现“无人化运营”,小鹏汽车与滴滴的这次“牵手”,也让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商业化上,比特斯拉等国外品牌快了一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