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宝宝”、蹦苗迪、打篮球,和主持人撒贝宁互动——这是“村BA”现场,也是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学生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7月,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同心燃梦·筑梦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团团员范嗣校、邹定涛、韦威,在台江县台盘乡“村BA”现场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夏天。扎实走、亲眼看、切身悟,整个暑假,全省各地乡间田野之中,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师生都“忙”得热火朝天。

在黎平县少寨村,学院“科教兴黔·情系‘三农’”多彩贵州志愿服务队沿着漫漫长征路,再次踏上红色征程;在黔西市建全村,学院畜牧水产系实践队师生摆摊设点,当起了养殖技术宣传员;在清镇市小坡村,学院“乡村振兴·青春聚力”社会实践团团员松土、播种、浇肥,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同劳作……


(资料图)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7月13日以来,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师生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相结合,用脚步丈量黔中大地,用汗水浇灌贵州山乡,在乡村振兴中践行青春力量。

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共有各系团总支书记、各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及学生、团委全体工作人员等275人、20支队伍参加,已前往纳雍、黎平、修文、台江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团委书记罗国海表示,下一步,学院将充实服务内容、增强服务实效,努力推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引领学院青年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打造乡村振兴“青春实践队”。

树立理想信念

“东方发白、晨曦微露。抵达黎平的第一个早晨,我们沿着南泉山石阶缓缓而上,一幕幕红军长征的画面浮现在眼前……”翻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日记,学院“科教兴黔·情系‘三农’”多彩贵州志愿服务队队员李肖在重走长征路上,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实践中,树立理想信念。历时9天、行程800多公里,今年夏天,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师生收获满满。走过“红军桥”,当年的鱼水情再现眼前;缓缓走进黎平会议纪念馆,历史一页页仿佛重现;弹一弹侗族琵琶、穿针引线学习马尾绣,传承民族文化使命在肩。

“民族传统文化是大家宝贵的财富,需要年轻人继承与发扬。”在体验黎平扎染后,李肖说,民族传统文化要紧跟时代潮流,在传统技艺中融入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将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在黔西市谷里镇谷兴社区,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畜牧水产系“养技惠农·畜力兴农”乡村振兴实践队队员们主动围成一圈,聆听老党员张国栋和王成敏的故事。

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国栋一直奉献在乡村;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王成敏始终将党员的责任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退休后成为了调解群众纠纷的“专家”。

“听到了光荣的历史,看到了乡村的变迁,感受到了奋斗的精神。”队员陈林表示,自己将学习发扬老党员的钉钉子精神,珍惜青春、不怕困难,用知识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人的重任。

践行知行合一

在“知”与“行”中,用知识灌溉乡村振兴未来。整个暑假,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师生出现在全省各地乡村小学的一堂堂数学课、英语课、朗读课、社会实践活动课上,让大手牵起了小手,用萤萤之光照亮梦想。

“红霞闪耀着妈妈的笑脸,红霞辉映着老师的目光,让我们把阳光留住,让我们时刻感受妈妈深情跳动的心房……”7月,一首稚气未脱的《红领巾》诗朗诵,让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点点萤光,照亮梦想”志愿服务队敲开了玉屏自治县长岭小学学生的心房。

7月12日,学院志愿服务队师生前往长岭小学开展语文、数学、英语以及艺术和体育等多个学科的支教活动,用实践践行知行合一,用行动诠释志愿精神。

“支教,带去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爱与关怀。”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机电与城建系学生杨小莲表示,同学们的朴实善良、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支教生活的快乐与充实,都将汇集成让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不竭力量。

一路向西,在清镇市红枫湖镇塘边村,路边的临时医疗义诊平台吸引了许多老年人前往。这是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药品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为当地村民进行免费血糖血压测量。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药品系带队老师黄舒琦说:“通过义诊平台,不仅向村民宣传普及了基本健康知识,还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浓厚的乡村氛围。”

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暑假,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师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特长,在社会实践中厚植“三农”情怀,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同学们,青脆李什么时候种好?”“李子咋个防病虫害?”“怎么种才能有好收成?”……7月14日,刚到黔西市五锁村青脆李种植基地,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下乡之源·点亮青春”志愿服务工作队的师生们就被村民们围住提问。

产业兴旺,有我。不仅提供了专业解答,队员们一抵达基地,就开始收集基地气候、土壤以及青脆李的产销情况,为当地村民制定培训方案。

“小暑已到,大暑未至。小暑大暑,上蒸下煮。”7月,清镇市小坡村的村庄内,一群学生手拿画笔,在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农舍上,绘就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二十四节气》图。这群学生来自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是学院团委组织的“乡村振兴·青春聚力”社会实践团。

生态宜居,有我。实践团成员王诠博说:“当地的村民显然不是第一次见到学院的社会实践团了,他们不仅对我们十分热情,也十分信任我们,这也是能顺利开展工作的原因。”王诠博说,希望未来能够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贡献一份力量。

从“去学”到“去做”,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如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了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师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的重要活动。

“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践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玉国表示,近年来,学院持续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实践形式、强化实践育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有效整合资源,精准对接需求,拓展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将所知所学运用于实践,打造一个学生喜欢参加、老师乐于指导、实践成果益于社会的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平台。(何登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