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攻坚突破年”,半年多来,全市全面打响推动项目招引建设、服务企业发展的“攻坚战”。8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政情通报会,大家齐聚一堂,听成绩、提问题、谋对策,凝心聚力做好项目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锚定项目攻坚主战场持续提振发展士气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加大马力、紧张快干,狠抓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氛围愈发浓厚。就在政情通报会上,公开的一组数据可谓鼓舞人心:以招引体制改革为抓手,推动项目招引热度逐步回升。仅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就达187个、总投资9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79.9%,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八成以上,“四群八链”产业项目占比约八成。以行政审批改革为抓手,推动项目建设效率不断提升。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市12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2.1%,超序时2.1百分点,其中5个新建项目实现“上半年100%开工”目标。269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93.1亿元,超序时2.8个百分点;163个新建项目已开工133个,开工率81.6%,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相关资料图)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周边兄弟城市相比,我们的产业项目数量体量还偏小、成熟度总体不够高……下一步,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支持下,我们将对照目标进度、对标先进地区,持续把项目招引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和主战场……”政情通报会上,市政府向在场与会人员作2023年上半年全市产业项目招引建设情况报告时可谓开诚布公。
瞄准弱项补齐短板情真意切“找问题”
用真心换真情,通报会询问环节,涉及“帮项目攻坚,让企业敢干”和“18部地方性法规回头看”两项工作,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围绕两项工作积极提问。询问人列席会场中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犀利发问,时不时还追问。应询人则列席会场两边,现场起身作答时直面回应问题要害。
人大代表马淳沂结合日常调研提问:项目企业普遍反映,一些行政审批事项仍然流程繁琐、耗时偏长;有些部门互设审批前置条件,并联审批、容缺审批进展不快。相比之下,先进地区上半年上百个项目实现了“拿地即开工”,时间由4-6个月最快压缩到了10天以内,“镇江审批流程相对不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对照周边城市的先进经验,打造项目建设‘镇江速度’?”
面对如此“直白”的提问,应询人、市政务办主任戴坚起身作答:对标先进地市,镇江目前正在加强平台建设,不断推出“帮代办”等服务,同时加强规范管理以及流程改革,真正做到“能容则容、能并则并、能快则快、能放则放”,让项目审批加速“跑起来”。
“部分市区反映,一些优质项目因能耗指标受限无法推进乃至‘流产’。近期,中央提出‘将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并对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和力度提出了新要求。在国家碳排放政策取向调整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提升能耗指标保障水平,强化市级层面能耗指标的统筹,加快项目能评速度?”一轮问答刚结束,人大代表谭克紧接着发问。
应询人、市发改委主任谈沁磊立即回复:为有效应对国家新要求,强化“双控”在项目审批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镇江进行市县统筹、动态推进、管控结合,提升能评质效。听到详细干货答复,与会人员频频点头。
汇聚攻坚合力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保障
“如何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存量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扩大产能?作为打造‘四群八链’的牵头部门和工业技改的主管部门,如何发挥好‘链长办’职能,推动‘四群八链’高质量发展?”
“《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了交通运输部门注销港口岸线使用许可的五种情形,对港口岸线资源的高效利用产生了积极影响。但镇江港口资源利用‘忙闲不均’。如何进一步落实条例规定,整合港口岸线资源,做到集约高效利用?”
……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与会者不断抛出这些发人深省、紧扣镇江实情的“发展之问”,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局、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积极回应,共谋良方。
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来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在会上有关报告中提到,为进一步以“良法善治”护航镇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2月起,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委书记马明龙专门批示,精心研究制定执法调研活动方案,对镇江2015年以来制定实施的18部地方性法规进行集中式、大规模“体检”。各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执法检查调研,召开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座谈会,共征询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103条。结合实际找准突出问题,做到边调研、边督促、边改进,分门别类发现51个具体问题,已推动解决9个问题,后续还将继续督促主管部门进行整改,并上报整改情况,切实增强活动实效性。(记者 谭艺婷通讯员 赵敬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