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16日8时,G55301次列车从南京南站出发,沿着沪宁沿江高铁驶向太仓站方向进行列车运行图参数测试,这标志着沪宁沿江高铁联调联试工作结束,转入试运行阶段。沪宁沿江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8月17日《新华日报》)

列车一响,出行通畅。沪宁沿江高铁通车意义重大,这是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与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共同构成长三角地区向西辐射的高铁大动脉,远期将与11条高速铁路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多层次铁路网络加快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铁路网规模等级实现飞跃,累计完成基建投资7534.2亿元、技改投资248.3亿元,开通新线5945.4公里、其中高铁4799.6公里,是历史上投资力度最大、开通新线最多的一个时期。在江苏,铁路建设项目投资逐年递增,郑徐高铁、徐盐高铁、连徐高铁等11条铁路投入运营,打通了沿海、陆桥及中轴高铁通道,实现全省干线铁路成环成网。“轨道上的长三角”主干网基本建成。

“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驶来。截至去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达13749.7公里,其中高铁达6704.4公里、占全国六分之一。根据长三角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近1.67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近9200公里。

让“轨道上的长三角”吹响向幸福进军的“号角”。长三角铁路网尤其是高铁网,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之一。长三角城市群将打造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以宁波、温州、徐州、黄山等城市为节点,以城际铁路为通道的“多三角、放射状”城际铁路网。织线成网、互联互通、持续扩容的长三角铁路版图,让长三角区域内除舟山外的所有地级市实现“市市通动车”,动车组列车实现公交化开行,“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梦想变为现实,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保障。

让“轨道上的长三角”行得更快更稳更安全,一体化同城化加速加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预计到2025年,长三角铁路网密度将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将为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撑。(周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