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今年打算组装一台新台式,那么恭喜老哥,你正赶上固态硬盘价格低廉的好时候。
(资料图片)
以2023年8月上旬NMVe协议的 SSD为例,三星970 EVO Plus 2TB()的SSD不到600就能拿下,PCIe4的款型也有小幅降价;国产固态的价格更是炸裂,2TB的幻隐HV2283()只要389,1TB的宏碁掠夺者GM7()也只要309。
目前价格浮动的,仅供参考。
4TB大容量SSD领域也有不断挑战价格底线的新品,比如8月8日正式发布的移速MOVE SPEED黑豹系列 ,采用长江存储TLC颗粒+联芸1602主控+先进的架构,读取速度达到了7450MB/s,价格却到了999元一块,持平此前两个月一直霸榜的4TB梵想S790 SSD。
两款SSD均为东哥家自营。
市面上甚至冒出了一些从未听说过的固态品牌,比如昨儿我发现东哥家出现一款899元4TB NVMe SDD,品牌为“晶太”,也是,读写速度也标称到7450MB/s,价格却比移速还低100块。
数据无价,不知名品牌我可不敢试水。不过今年SSD的价格这样诱人,就连不缺SSD的我也都开始考虑是否有入手4TB SSD做仓库盘的必要了。
价格降,则欲望升,消费行为容易脱离理智。很多网友私信问我到底有没有必要直接入手,还有人打算直接放弃机械硬盘。原本只盯着比较亲民、读写读速也稳稳够用的 NVMe SSD的那批选手,也开始有了认真审视的眼光。所以选还是,争议还蛮大的。
诚然,理论上的固态要比的固态传输速度翻倍,从两三千MB/s到六七千MB/s,读取数据性能更高一阶,普通网友装机,一块固态怎么说也能持续服役四五年。表面上看去,入手似乎更有前瞻性,也更合算。但的实际表现并不是那么出挑,至少对于大部分网友来说,3到4的升级,用户感知并不强烈。
以笔点酷玩的实测装机跑分数据为例,和 SSD的跑分差距,的确是相差一半左右(注:这里对比的并非入门级SSD),看上去很美。
然而,理论归理论,一切综合分数要看实际表现。还是以笔点酷玩跑分测试图的那台电脑配置为例,我所用的主板CPU为华硕X570-E与AMD R9 5900x,显卡是微星GTX1060 6GB。在这个平台上使用和两个代系的固态硬盘,在日常PC使用场景之中,让我感知到的“读写速度”差异相当不明显。
通过测试在X670+7900x+RTX4070平台上打CSGO、2077等主流游戏大作时也会发现,的SSD的确会对游戏加载速度带来一些优势,但论游戏体验提升的感知,SSD的提升占比并不大,能玩得畅快不卡,多半归功于你的CPU和显卡。
如果非要较真的话,换成后,开机速度的确有那么半秒左右的提升,批量拷贝超过500GB以上的媒体文件或小文件合集的时候,也能感知到一定的速度优势。但在其他时候,二者的差异感几乎为零。
如果你手头也有这两代的SSD,不妨在相同的环境下做个简单的拷贝文件测定,尽管和 NVMe SSD分别有6000MB/s和3000MB/s的数据传输极值,真正拷贝文件时你能看到的速度也就在每秒几百兆~接近1GB/s的速度,能看到下面这种2GB/s以上的速度已经算是特殊情况了(源SSD和目标SSD都是7000MB/s标准的 NVMe SSD)。
别管你代系升级之后理论性能有多大的跑分提升,从用户感知的角度看,体验分并没有随之大幅提升。所以当你想给旧电脑升级,却只有的SSD对应预算水平之时,我的建议是不要贸然冲,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除了给硬盘扩大存储容量的需求是刚需,其他都是“消费冲动”。把钱用在刀刃上,两百块的1TB NVMe SSD也可以再战五年。
当然,如果你的计划是新装一台主流配置的新台式机,也有必要优先选择的NVMe SSD,因为目前主流的主板CPU显卡对应的主流SSD就应该是,买不是说不可行,但在价格差距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对比一下:雷克沙NM620 2TB 目前469,光威弈系列2TB PCIe 长存颗粒的 NVMe SSD也才499),将会更值得入手。
我是笔点酷玩,希望我的科普可以给各位一些参考和启发。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帮我点个小红心,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