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江苏正持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向着智能绿色方向增量扩面。2022年全年新增拖拉机2万台,其中10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1.46万台,占比达71%。

江苏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以全国3.8%的耕地,生产出全国1/20的粮食产量。2022年江苏小麦总产273.1亿斤,小麦机收损失率降低1%,就能挽回近3亿斤小麦损耗。为减少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江苏加快推进耕地碎片化整治、开展实用性农机培训、加强粮食产后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深挖减损潜力,最大限度保障减损增收。“三夏”大忙开启以来,省农业农村厅成立13个工作组,下沉一线开展包市分片指导。据监测,今年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

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降低机收损失率、建设高标准储粮仓,这只是江苏在做好粮食生产后半篇文章——减损这道必答题时所展现出来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图景。放眼广袤田畴,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种业种源、农机农艺、农技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十年间提高7个百分点,超过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2%,全国已建成9亿多亩高标准农田,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95%。

夏粮增产丰收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生动体现,背后是农业科技的保驾护航,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牛拉人耕,到现在智能化的高标准农田、机械化作业,从以前的看天吃饭到现在旱涝保收,农民在粮食生产的方式方法上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也见证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上,坚持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壮大。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扶持,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促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提升,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成长起来,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强国必先强农。在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力争突破一批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和短板技术,农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稳居世界第一方阵,生物育种、农业5G应用、动物疫苗等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据测算,在生产条件相同、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便可达10%以上。在耕地资源有限、播种面积增加困难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就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舟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