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为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正常网络秩序,6月9日下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讽或威胁等侮辱歧视或侵犯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网络暴力其实是一种语言暴力的网络化,通过互联网的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相比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暴力,网络暴力因为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大的传播范围,对受害者的精神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轻易作出评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相较于现实社会,网络语言暴力难以监管、难以辨认,“开局一张图,其它全靠编”,可谓真假难辨。也正因为难以监管,很多负面情绪、恶意评价,甚至是极端的想法,被个别人倾倒到网络之中,对受害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二次精神伤害。如前段时间,一位年轻的妈妈,因不堪网络暴力而选择轻生,令无数人为之惋惜、动容,事实证明,网络暴力比现实语言暴力传播性更强,对当事人伤害更大,后果更严重,同时对网络风气和社会风气造成的影响更为恶劣。血的教训,必须汲取,不能让网络成为监管语言暴力的真空、盲区,不能让网络成为充满煞气的恶语释放者,必须让施暴者付出法治代价。正因此,出台《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势在必行、正当其时。
网络空间里,一句恶毒的话语、一个带节奏的帖子、一个随意剪切的视频,经过一次次传播后,影响可能被无限放大。虚拟空间的隐匿性,淡化了人们言行责任感,个别网民口无遮拦、恶俗黑话不断,影响社会情绪,污染网络环境,整治网络暴力,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人心所向。网民钢腿女孩,在她公开的私信记录中,“一大早刷到你的视频真的心情不好”,“你没有腿活该”这样极其恶毒的侮辱谩骂不停出现在眼前;高考誓师女孩,“你咬牙切齿的样子真难看”,“这样的精神状态令人担忧”连续四天发帖网暴……从“钢腿女孩”到“高考誓师女孩”,再到痛失爱子的妈妈,网暴从未停止,甚至相较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暴力,网络暴力更加肆无忌惮、毫无底线,不仅给当事人造成间接的人生伤害,而且更主要的是心里伤害,严重侵害当事人的名誉,破坏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甚至使当事人被迫走上绝路,这样的恶性案件已多次发生。
网络不是语言暴力的法外之地,键盘和鼠标也不是网暴的“替罪羊”,实施网暴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提高网络法治意识,增强网络法治素养,切实做到自己不实施网暴,也不参与网暴,让法治之剑净化网络空间,保护受害者,追责施暴者,让网络暴力无立锥之地。(句容: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