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句容市白兔镇上荣村的大力山,昔日的工矿废弃地已变成了金黄的麦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5位农机手正驾驶着小型旋耕机进行翻耕,一片片梯田被推平、翻新,一幅生机盎然的农忙画卷徐徐展开。

几年之隔,两个天地,这块“沉睡土地”里垦出1028亩好农田。“今年是小麦种植的第2年,共种植近1000亩,亩产达300公斤。之前还种过玉米、高粱等,收成都不错。”经营者周生亚说,小麦收割完,梯田翻耕后接着种大豆,让土地不闲置。

为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路径,句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探索矿地融合的过程中,前期通过充分调查摸底,2018年启动大力山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早年间,因开采过度,大面积原始山体、地形地貌和植被被挖掘破坏,恶劣天气下极易发生坍塌,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道路改线、建筑物废弃等因素,大力山遗留了大量工矿废弃地,不仅占用了宝贵的空间资源,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句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复垦中心主任赵亿荣介绍,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将工矿废弃地整治成可以耕种的农田,考虑区域高差,复垦后的耕地采用了梯田模式。

为节约资源,山体中破碎出来的石材就地利用,将整个项目区分成了475个田块。“通过梯田修筑、沟渠路配套、护路林网等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水土结构和田间小气候,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可以改善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平衡和稳定区域生态系统。”赵亿荣说。

“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既有效提升土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还能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赵亿荣说,矿地融合为地方经济和城镇建设争取发展空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对统筹城乡发展和改善农村面貌起到积极作用。

复垦后,原本“沉睡”的工矿废弃地成了种粮户眼中的“好农田”,同时也催生“好钱景”,为20多名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村民巫文华开心地说:“我们在家门口就有事情做,平时在这里帮帮忙,既方便又有钱挣,何乐而不为!”(潘雪芹 滕庆海 张凤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