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大附院外科大楼前,一名老人突然晕厥倒地。危急时刻,几名路过的“白大褂”和一名黑衣女子相继飞奔而来,接力完成急救,并将老人送至心内科抢救,最终助其脱险。
【资料图】
为了找到救人者并向其表达感谢,在老人家属凌阿姨的拜托下,多方合力紧急寻人,终于于4月12日成功找到,她们,就是该院“90后”医护人员王海伦和王亚茹。
老人晕厥倒地
多个身影“闪现”救人
4月3日上午10点多,凌阿姨和爱人正前往江大附院外科大楼准备办理入院手续。因为在楼前遇到熟人,便寒暄了几句,谁知爱人突然没有任何征兆地晕厥倒地,凌阿姨吓懵了,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一个白色身影从马路对面冲了过来。从医院的监控中可以看出,这名“白大褂”应该是正好从外科大楼对面的走道路过,发现有患者倒地后立即赶了过去,并着手施救。紧接着,另一名路过的“白大褂”循声赶来,迅速跪地开始心肺复苏。几分钟后,一名身着黑衣的姑娘也发现了“险情”,从马路对面飞奔而至,与正在进行心肺复苏的“白大褂”简单交流了几句后,便开始接力做起心肺复苏,监控画面虽然像素不高,仍能看出两人的施救动作非常专业。
就在二人接力救治的同时,旁边一名“白大褂”奔向了急诊,迅速喊来了“后援部队”。经过大家的努力,老人渐渐恢复了意识和心跳。
从凌阿姨口中得知患者有心脏病、是准备住院装起搏器的,大伙便直接将他抬上平车,迅速奔向位于外科大楼4楼的CCU(心脏重症监护室)。
路上,一名“白大褂”拨打了CCU的电话,通知科室做好抢救准备。患者到达CCU后,抢救立即有条不紊地展开。经过抢救,凌阿姨的爱人现已脱险。心内科主任医师姜正南告诉凌阿姨,她的爱人病情凶险,倒在医院是“不幸中的万幸”,由于急救措施及时且得当,为后续的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凌阿姨说:“爱人醒后,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告诉他事情经过后,他交代我无论如何也要找到那几位救人者,尤其是跪地做心肺复苏的两个姑娘,他要当面表达谢意。”
救完人默默“退场”
被找到后只道是“职业本能”
为了找到救人者,凌阿姨想尽办法。她先是找到医院安全保卫处,调阅了当天的监控录像,由于像素不高,很难辨认身份。接着,她又找到医院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通过他们在医院职工群内发布监控画面及寻人信息。几天后,在医院安全保卫处等部门的努力下,找到了关键线索:另一位置的监控显示,两名救人者是从同一辆巴士上下的车,而这辆巴士当天正好用于载乘部分医务人员前往参加市红十字会举行的遗体捐献缅怀纪念活动。
医院党委宣传部抓住这一线索,找到了活动组织者,“顺藤摸瓜”,找到了其中一名医务人员——ICU医生王亚茹。事发当天,参加完活动回科室的路上,她看到了倒地患者,便参与了现场救治,是监控视频里第一个给患者做心肺复苏的“白大褂”。王亚茹说:“当时发现倒地患者瞳孔散大、口唇乌紫,颈动脉搏动已消失,根据临床经验,判断患者为心脏骤停,需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而监控画面里跑得飞快的黑衣姑娘,被神经内科护士长认了出来,是科里的护士王海伦。她和王亚茹接力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患者心跳恢复,急诊团队前来转运患者时,两人才悄然离去。
“遇到当时那种情况,无论我是穿工作服还是便服,都会冲上去的,这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本能。”王海伦这样说。
救人医护还有很多
他们将职业精神刻入DNA
王海伦和王亚茹,不仅是“本家”,还都是“90后”,分别出生于1996年和1993年,参加工作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她们发现倒地患者时,无论是否身着“战袍”,均“就地上岗”开展救治,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
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一定会把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刻进DNA里。记者了解到,在江大附院,路遇倒地患者出手相救的例子还很多。去年2月7日,一名老人在大雪中不慎摔倒,动弹不得,路过的“80后”护士戴蕾当即上前帮忙,把老人送到医院并陪同救治,直到家属赶来才默默离开。同年11月25日,“95后”护士杨惠慧上班途中发现一名车祸伤者,她立即冲上前,帮助压迫止血并拨打急救电话,还陪同患者在医院完成了后续治疗……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救人于危难”的初心,用多年习得的医学知识技能救助患者,收获了患者的一致好评。(通讯员 钱小蔷 孙卉记者 杨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