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8月30日电 题:逐绿前行 动能澎湃——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周年观察

新华社记者张武岳、袁敏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山东容和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秋平和他的技术团队一直“连轴转”,奔波于省内外多家企业。

“我们利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循环水处理理论,研发出高能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王秋平向记者解释,使用该技术,无需加入化学药物,无额外运行成本,即可消除工业企业循环水系统管路结垢锈蚀、生菌长藻等,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被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等多家企业采用。

威海市文登区的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装配汽车。 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减污降碳,向新向绿,此类新景象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比比皆是。从南四湖畔到黄河岸边,从昆嵛山麓到泰山之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蔚然成风。

在烟台冰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辆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车正在灌装作业。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工业级二氧化碳将用于造船厂的焊接工作中。

冰轮环保的原料,来自同在烟台化工产业园的万华化学。每小时约1.1万标方二氧化碳废气,沿着170米的管道,从万华化学生产厂区输往冰轮环保。经过压缩、脱硫、分离、制冷等工序,每天可生成约480吨高纯度液体二氧化碳。

据冰轮环保副总经理费德才介绍,该项目二氧化碳捕集率超95%,产出的工业级、食品级二氧化碳纯度均达99.99%,既具有环保价值,也具有商业示范意义。

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一周年之际,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8月28日至8月30日在烟台举行,与会中外人士共论发展成效,共话绿色未来。

推动重化工业转型、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绿色发展机制创新,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山东切实扛起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责任,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逐步塑造出发展新优势。

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装备展上展出的工业机器人设备。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山东注重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产业焕新,近年来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23家,居全国第2位,新兴动能增势强劲。

在淄博,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以MEMS、光电子、化合物半导体为核心产业,聚集重点企业120余家,拥有MEMS扬声器、国产自主可控的光纤水听器等高端产业项目32个,形成综合性研发产业基地。

在菏泽,精进电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产业基地采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电驱动总成生产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提升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总成系统领域自主可控和创新发展能力,获工信部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

在泰安,路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突破了碳纤维复合经编、纤维协同变形等9项关键核心技术,其自主研发的无纺土工布生产线,具有强度高、寿命长、绿色环保等特点,获得2022年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

淄博市临淄区的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在制作奶茶。新华社记者张浩波 摄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下,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得到全面提升。今年上半年,山东经济继续向上走强,实现生产总值44125亿元,同比增长6.2%,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去年全年,切实发挥了经济大省稳经济“挑大梁”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山东将找准服务和融入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切入点,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抓手,激发内需潜力,畅通经济循环,推进陆海统筹、东西互济、高水平开放,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孙爱军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