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之怀古》赏析 张晓风:春之怀古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2、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炖无涯。
3、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件柳的分号。
(相关资料图)
4、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5、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
6、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团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7、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8、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
9、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10、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11、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
12、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13、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14、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15、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6、【赏析】 《春之怀古》以通过一系列春天的意象,使春天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17、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文中几乎每一句都使用了恰如其分的修辞手法。
18、例如文章第一段,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却用了拟人、排比、叠句、比喻四种艺术手法,融情于景,浑然天成。
19、在后面的几段中,拟人、排比、反复、比喻、对比、通感、联想等手法也是层出不穷。
20、“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
21、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
22、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23、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24、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25、”……作者把自然界中难以言表的春的意象,都比拟成可感知的人的形象和人的姿态,给读者以形象逼真的感受。
2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有三次在文段的开头,重复“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
27、而这句话恰恰如一条丝线将其他珠玉一样的文字巧妙的串联起来,使这篇文章达到了条理清晰,读来一目了然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色。
28、同时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天马行空”、“行云流水”般的写作思路。
29、第一段从“云端”、“山麓”、“荒村”到“篱落”,笔触所及犹如匀润的弧线,自然、流畅而又干净利落,一如一丝不苟的 “工笔画”,而到了“小鸭的黄蹼”再到“溶溶的春泥”则忽然变成了“泼墨画”一样,浓浓的春意瞬间流淌于纸上,一下子将温软、柔和的春如潮水一样淋漓尽致地推到了我们的眼前。
30、春来了,不仅温柔却更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甚至有些“野蛮”。
31、 “惹哭满天的白云”、“斗急一城杜鹃花”、扬起漫天的飞絮这都是她的杰作。
32、有一句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其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盼。
33、所以一旦春天真正到来,人们的心情便如赢得了一场战斗的胜利,激动、兴奋、难耐不已!作者在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时候,充分发挥了“拟人”这一修辞的妙用:“惹”、“斗”、“不讲理”、“不逻辑”、“苦守”、“抱着”、“攻陷”、“控制”……等等,让春在我们的眼前宛如一个活脱脱的野蛮、霸道、俏皮、可爱的小姑娘!写文章,想象力是灵魂,没有想象力或者说不能让读者“浮想联翩”的文章都算不得好文章。
34、作者从“春”的翘舌发音联想到了“口哨声”,而由此展开了人们初造此字时的情景。
35、虽然其实并非如此,但是却让读者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恰如其分。
36、至于“鸟儿”、“蝴蝶”、“蜜蜂”、“风铃”在春天里的各自忙碌,更是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灵慧心意。
37、然而,倘若文章只是停留在对春天的闲情写生上,倒也只能算是一篇佳作而不能称之为美文的。
38、我们在来看题目《春之怀古》,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39、”读到此处,我们才能明白,以上作者笔下的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怀想的“必然是这样的”古典中的春天,而现实则多是“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
40、但是在这种黑森林的狰狞面目面前,作者并没有心灵麻木的习以为常或者黯然神伤,而是十分坚定自己的信念“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受着作者文字和她执着信念的感染,我们的心灵也不禁升华,也想与作者一起去 “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了。
41、 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写景散文。
42、历代文人墨客写春咏春的佳作不胜枚举,张晓风不落前人窠臼,独辟蹊径,构思巧妙,视角新颖,描摹细致贴切,想象奇特丰富,语言魅力无穷。
43、通篇运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春天鲜活顽强的生命力。
44、用色彩斑斓的动词描写静物,形象生动,描绘出一幅幅光彩照人的动态美景。
45、冰冷积雪融化后零落斑驳,“歌”是雪融化而成的流水。
46、桃红柳绿,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47、春天名字的故事乃异想天开的神来之笔。
48、鸟儿吱吱喳喳,婉转悠扬,花儿吐蕊,清香扑鼻,蝶飞蜂舞,争邀取宠,好一幅鸟语花香、歌舞升平、春意盎然的迷人画面。
49、然而这纯净的风情万种的春天,这充满灵性、诗意盎然的春天,这含情脉脉而一尘不染的春天,都是一个个“必然曾经”。
50、“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才是无奈的现实。
51、“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
52、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未被开发的地方或许还保留着“湮远年代中的春天”吧。
53、透过优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张晓风有一种天然淳朴的悲天悯人的良心,她通过缅怀古代美好的春天,来反衬现实的环境污染,达到了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境界。
54、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如果每个人都自觉保护它,“曾经”便不再“曾经”,“必然”将永远“必然”。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