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蒋菡与同事参加IP授权对接会 受访者供图
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博物馆热的兴起,越来越多新鲜有趣的展览、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走红网络、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博物馆等文化机构面向社会、品牌开展IP授权,成为方兴未艾的行业新现象,而文创IP授权专员这一新兴职业也就随之诞生。
江苏省苏州博物馆文创部主任蒋菡和她的两名同事,就在从事着文创IP授权的工作。从与一家授权书店联名合作千片拼图《奇遇苏博》,到与某护肤品品牌合作以苏州市市花——桂花为香型的护手霜,蒋菡和她的同事们已经把控、运营了许多项目,推出了很多广受认可的文创产品。在这背后,是文创IP授权专员如履薄冰的谨慎、深耕细作的专业、文化至上的坚守。
与传统从事文创产品研发、设计等岗位相比,文创IP授权专员是更上游、更具全局性的工作,要对合作品牌进行背景调查、判断品牌调性,找到合适的馆藏文物IP与之合作,与合作品牌碰撞出火花,满足人们对于文创产品的需求。文创IP授权专员不直接从事具体创作,但是,从提出方案、确定设计思路到与合作品牌对接沟通,再到产品生产、后期宣发等,都少不了文创IP授权专员的参与和把关。
文创IP授权专员要时常与版权代理方打交道,也常有品牌直接找过来,同时自己也会主动出击,寻找合适的项目。蒋菡回忆,她第一次有意识地做文创IP授权是2016年与某知名电商平台和三个服装品牌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接下来的几年,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于文创IP授权专员来说,追求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要兼顾经济效益。文创IP授权专员的核心职责聚焦“监修”,即监督修改。有时候,合作品牌对文物的理解存在偏差,也不甚清楚文物IP的解读边界,可能会出现诸如恶搞、调侃等错误诠释,文创IP授权专员及时纠偏就显得格外重要,以此确保双方合作推出的产品具备相当的文化品位,契合博物馆的社会使命和长期利益,向公众传播积极正向的文化价值。关于文创IP授权工作的要点,蒋菡时常提及一个概念:博物馆伦理。
蒋菡说,博物馆伦理的内涵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它既是指对社会效益的追求,又指向某种学术边界、文化品格,说得具体一些,博物馆伦理也经常表现为对文物IP的解读与使用规范。“文创IP授权、双品牌合作的模式,立足点是文化传播,目的是通过文创产品让公众了解博物馆、了解文物,既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又以文化力量为合作品牌赋能,实现‘1+1>2’的效果。”蒋菡说。
出于对文物的尊重和对博物馆伦理的坚守,蒋菡深感文创IP授权的从业过程颇不轻松,时常要与合作品牌“斗智斗勇”,反复进行“认知纠偏”,而这份职业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多年来,蒋菡合作过很多品牌,尽管几乎每次合作都难免费些周折,但每当倾注了心血的文创产品问世,总是感到成就感满满。当然,蒋菡也拒绝过很多品牌,其中不乏非常知名的品牌。“比如,某电脑品牌曾提出在包装盒上印制某文物的形象,以这种方式与我们合作,我们果断拒绝了。”蒋菡说,“这样的合作理念停留在较为表浅的层面,文物的文化内核与呈现方式、产品之间存在明显的割裂感,这对于文物、对于博物馆的品牌来说,并非滋养、而是消耗。”而对于真正看重博物馆与文物的文化价值、愿意拿出精力宣传推广相关产品的合作方,博物馆方面则会下调授权费,促成合作,让承载丰厚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被更多人了解、关注。
不难发现,文创IP授权工作对从业者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在业务知识层面对文物、对博物馆有深刻认识,具备优秀的识别、沟通能力,更需要一颗敬畏文化之心。蒋菡和她的同事出身博物馆学、艺术学等相关专业,专业素养过硬,从业过程中对博物馆伦理的坚守与实践,则令其职业道路走得更好、更远。
据蒋菡了解,目前,国内大约有七八家博物馆正在有规模地开展文创IP授权,也有的博物馆不设专门岗位,而是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实际从事着相关工作,推出了相应的文创产品。“过去,国内的IP授权主要集中在玩具、动漫等领域,目前已经日趋走向多元化发展。”蒋菡表示,从国外经验及有关行业协会的数据来看,文化艺术类IP授权在各类IP授权中所占比例约为3%,社会对此有较为稳定的需求。就国内情形而言,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放缓了脚步,但文创IP授权仍呈现较为清晰的规模化发展趋势,今后将为人们带来更多有新意、有品位、有价值的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