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景引入:当三角形的面积为12cm2时,它的底边长a(cm)与底边上的高线h(cm)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资料图)
解:S=1/2ah=12 移项得ah=24 易得a=24/h
可以发现,这个问题中涉及的两个变量之间的积是个常数
如果两个变量的每一组对应值的积都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不为0),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
2.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解析式形如y=k/x(k是不等于0的常数)的函数叫反比例函数,其中k叫比例系数 该函数的定义域是不为0的一切实数
这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相对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来说,更加好算,虽然从图像上初次见面一次函数可能更容易理解,但是根据x增大y随之增大或是减小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分辨出k的正负,它没什么其他难理解的地方)
确定了比例系数,就可以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我们用平滑曲线画出两个反比例函数,y=6/x和y=-6/x(图略,懒得导进专栏)
观察一下,我们可以读出这两个函数的异同:
相同点:
都由两曲线组成
两个曲线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由于k的定义域)
它们的形状相同
分别关于原点对称
不同点
y=6/x的图像分布在一三象限
y=-6/x的图像分布在二四象限
通过观察和比较,可以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当k大于0,图像分别在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当x变大时,y逐渐减小
当k小于0,图像分别在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当x变大时,y逐渐增大
图像在各象限都无限接近于x轴和y轴,但是不会与任何一个坐标轴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