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凡与“吃”沾边儿的人和事,向来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这也难怪,不是总说“民以食为天”嘛。端午节期间,有新闻报道京味饭庄京华楼在宫廷御厨传人王希富老先生的指导下,复原几近失传的异形点心五毒饼。这倒令我想起6年前与王老交往的一段往事。
记得那是2017年6月的一个早晨,夫人浏览手机微信时突然兴奋地招呼我:“快来看,王校长开了一家饽饽铺,叫富华斋饽饽铺。”
夫人口中的王校长正是她在北京市房地产职工大学读书时的老校长王希富。说起王老,那可是建筑界响当当的老前辈,知名古建专家。王老曾长期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房地产职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三维成像学领域获得重要研究成果,取得多项国家专利。王老与我也很有渊源,读大学时,王老就为我们上过“建筑学基础”。至今还记得他上课时从不带任何资料,全凭记忆和手中的粉笔授课,板书极佳。一口老北京话风趣幽默,寓教于乐,课堂上时常会传出阵阵欢笑。此外,王老的两个孩子还都曾与我在一个单位工作过。
近些年,从媒体中得知王老的祖上是清宫御厨。其父王殿臣是老北京知名饭庄致美斋当家大厨;多位至亲亦为京城八大楼的名厨。家中传家宝是一个已经泛黄的旧折子,上面留有几代名厨的“从业记录”。包括部分清宫御膳膳单,致美斋、会贤堂高档宴会膳单、菜单等,珍贵无比。从儿时起的耳濡目染,不仅练就王老敏锐的味蕾和绝活手艺,还培养出他对御膳的深厚情谊和强烈的文化认同。退休后,面对传统御膳技艺后继无人,他于2001创办了“荣华富贵”培训班,传授烹饪技艺。通过不断挖掘,广收徒弟,为京城多家宫廷菜馆培养了一大批厨艺能人。
富华斋饽饽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由王老弟子于有着800年历史的护国寺街开设的。当天午休,我们便急不可待地前去打卡。三开间的铺子坐北朝南,空间不大的前厅里摆放数张中式桌椅,有客人正在席间品尝。墙上一幅王老亲题对联:“御膳炉烘糖饼业,内府传承富华斋”。里间西北端木制柜台上方,悬有多枚木制小牌,上书糕点名称。柜台通道东侧是工作间,透过玻璃橱窗,面点师们正在有条不紊忙活着。
非常幸运,入店后便巧遇王老。我们忙上前打招呼。当得知我们的情况后,老人家很是高兴,连连说:“想起来了,有印象,有印象。”我们一起回忆起上课时的往事,他还一再叮嘱我夫人常回母校看看。我们了解到王老虽已是耄耋之年,每周仍要亲力亲为,花很大精力来店指导。传统面点技艺耗时、耗工、耗材,在他不懈努力下已陆续恢复制作几十款宫廷糕点。我们不禁为王老这种责任感、使命感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带着满满收获,我们与王老依依惜别。
今日重想起来,仿若昨日。祝福王老健康长寿,为京城百姓带来更多味觉享受!
(作者单位:首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