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日前表示:多年来,北京市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土壤污染治理,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全市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保持良好。

2022年9月23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北京市首部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进一步夯实了全市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基础,全市“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站在新起点。

北京市明确各行业部门有关职责,生态环境部门综合监管,规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和园林绿化部门细化监管职责,其他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实施监管。明确组织和个人有关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农用地土壤管理的核心就是保障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为掌握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划定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对复耕复垦的新增耕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行农业生产符合性评价复核,守好耕地准入安全底线。对受污染耕地,全部采取种植结构调整、休耕轮作、优化施肥等安全利用措施,保障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按照“产出一季、检测一季”的原则,协同监测食用农产品质量,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

北京每年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促名录内单位依法完成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工作;创新开展7000余家关停企业原址用地筛查,及时将腾退土地纳入监管范围。把好建设用地“出口关”,实施环环相扣的全流程管理,实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近年来消除受污染用地约490万平方米,为首都发展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建设用地。原东方化工厂变身“城市绿肺”、首钢老工业区转型奥运场地,成为全国绿色转型发展典范。

未利用地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及重要后备土地资源,在重点关注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北京市将未利用地纳入管理保护范围,摸底调查全市未利用地土壤环境状况,创新利用卫星遥感巡查监测,发现问题由属地挂账整改。2022年发现违法占用未利用地230余亩,均已完成整改。

2023年, 北京市将加强污染源头防控,以“田长制”为抓手,加强耕地保护,推进农业绿色防控,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促进耕地土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林长制”为抓手,保护园地、林地土壤资源,推进园林绿化用地农药、化肥用量控制,保障产出食用农产品质量。控工业污染“增量”,推进工业园区土壤环境管理,开展重点行业隐患排查试点示范。

持续深化土壤污染防治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实际应用,推进科学合理规划用地。突出重点管理,动态更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科学制定风险管控、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规范过程管理,完善修复效果评估及备案要求,探索“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

完善《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配套政策标准,研究编制农用地有关调查评估,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建设用地遥感监测等指南。

(总台记者 王胜东 胡亚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