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湖南省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片河滩裸露,时而扬起黄沙。3天前,这里迎来2022年首批越冬候鸟白琵鹭,作为冬候鸟的“先锋部队”,它们中的一部分将会继续南下寻找栖息地,余下的会留在洞庭湖区越冬,直到次年2—3月离开,赶往繁殖地生儿育女。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是全球最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之一。省林业局发布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显示,2010至2020年,全省越冬水鸟数量从10.9万只增长到28.8万只,近10年增加了近18万只。2021至2022年,洞庭湖越冬水鸟达40.4万只,冬候鸟数量刷新历史纪录。
眼下,洞庭湖正迫切等待一场降雨——为了迎接即将抵达的候鸟大军。三湘都市报记者在观鸟爱好者拍摄的视频素材中看到,烟波浩渺的湖面大幅“瘦”身,原本11月才进入旺盛生长期的苔草已然没过成年人膝盖,干涸开裂的白色河床上时而有被烈日晒干的鱼儿出现。
受高温晴热天气影响,洞庭湖城陵矶水位降至19.47米,出现自1904年建站以来同期最低水位。干旱持续、水域面积缩小,这对候鸟迁徙、觅食会产生哪些影响?
“越冬候鸟的食物资源会受到影响。”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贾亦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常而言,生长高度为10厘米左右的苔草是候鸟最喜爱的食物之一,今年水位提前下降,疯长的苔草适口性降低,会影响候鸟的停息条件。
“碧波万顷的湖面成了青青草原,周边居民想约开车前往湿地露营、拍照,这不仅破坏了现有湿地的生态环境,也压缩了候鸟的生存空间。”洞庭湖观鸟爱好者呼吁,不要图一时之快影响候鸟迁徙,“正值长江‘十年禁渔’关键期,在洞庭湖部分水域不得一人多杆、一线多钩、多线多钩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