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语音版

本文发布于2023年8月1日


(资料图片)

1

昨天涨的时候有人问,

本来看好没有买,涨了一些要不要等?

昨天有个读者问我,本来看好某家企业没钱买,这两天钱刚到,要不要等等回调买。

每次股市表现好几天,这种类似的提问就很多。

这种提问,对我来说完全是送命题。

因为我是无法预测短期走势的。

站在理性的角度,如果你认为这个机会就2%的涨幅,没必要出手。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真的看好,那么直接买入肯定是最优选。

便宜一点买有没有意义,肯定是有意义的,但前提是你确定能够等到便宜的价格,如果你无法预测市场,等待带来的可能就是另一个结果,错过。

去年10月大盘低点我说过一句话:

这个问题理性情况下的解答,到这也就结束了,但是问题往往并没这么简单,接着说说关联的思考。

为什么说,这类问题是送命题。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涨了之后正好有钱。

而是本身手里就有钱,没涨之前在买和不买之间犹豫。

上涨之后印证了当时可以买的想法,觉得错过了机会有些惋惜,但是买又觉得比前几天价格高了,不甘心。

黑白站在理性的角度认为应该买。

但是买入之后,如果很快遇见调整,往往又会印证了之前犹豫时不看好的观点,这时候可能会想,都怪黑白这个老六,我说再等等,他非让我直接买。

如果调整的幅度大一点,往往之前不看好的观点就会越来越占上风,然后在底部卖出。

一笔投资,如果要问别人,大概率是比较犹豫的,比较犹豫的机会,很难是个机会。

举个例子,如果地上是100元,被风刮走了5元钱,肯定不会有人问,少了5元捡不捡,他会毫不犹豫,快马加鞭,眼疾手快的把剩下95元装兜里。

同样如果一个人真的喜欢一家企业,认为他有巨大的潜在收益,之前因为没钱错过了5%的上涨,大概率不会犹豫,而是赶紧买入,把收益的大头收入囊中。

股市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自己不真信,很难赚到钱。

一方面是,不真信的企业一定会受走势的影响反复看多看空,很难拿的住。

另一方面,在投资领域,每个人都怀揣着不同的目的,很早时我写过一篇文章《不是命运共同体,请谨慎接受他的建议》。

在这个市场有人靠流量赚钱,有人靠销售提成赚钱,有人靠佣金赚钱,甚至有人就是要骗你接盘,上市公司可能也会想方设法的美化财报。

芒格在股东信中讲过一个小故事:

格雷厄姆的学生经常举行聚会,有一次他们邀请了格雷厄姆本人来参加,格雷厄姆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小测验拿了出来,考大家。

出席那次聚会的人智商都不低,平均智商怎么也得在 150 以上。

测试也很简单,都是对错选择。

而结果是,只有一个人答对了超过半数的题目。

怎么会这样呢?

因为格雷厄姆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在题目中故意设计了陷阱,让大家都中计了。

这件事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比你聪明很多的人要骗你,你再怎么判断和分析,也很难不受骗。

所以对于投资标的选择。

我的建议是:首先,别选太复杂的投资机会。其次,自己真的坚信我才去买。

这个太复杂对于每个人的标准不同,简单的说就是要买自己完全能梳理通逻辑的机会。

比如黑白主要聚焦消费,这是我们能接触到的行业,更容易感受到企业的价值。

比如很多投资着包括黑白比较在意分红,除了多了一种获利渠道,一家企业真赚钱,赚真钱,且高比例的分红给你,也是最有效证明他盈利真实性和商业模式优势的方法。

人是很难靠别人的建议坚持的,投资机会自己真相信他的逻辑很重要。

2

今天回调了一点,有人问

要卖吗?

有了浮盈不卖出,万一回调怎么办?

一方面知道自己的持仓仍然便宜,另一面又担心收益回撤,想规避。

到底怎么办?

想知道一件事能不能做,方法很简单。

拿出一张纸把做与不做的利弊都写下来。然后选择弊端自己能接受的那个选项。

举个前段时间的真实案例。

黑白平时会在复利土豆这个H上分享新股。

有一些特征的新股,破发的概率是比较高的,比如同时具备,高单价,高估值的特征,70%左右都会破发。

一般遇见这种新股,我都是选择放弃。

前段日子,我收到一个读者私信,本来他也是坚定不打高单价同时高估值的新股,但是某次不小心点了一键申购误打了,也中了,就有点犹豫了,然后他就看了看,也有一些同时具备,高单价,高估值的新股是上涨的,于是侥幸心理就占了上风。

他账户本来资金就不多,卖了大部分持仓去缴款,结果一下亏了几万元。对于他来说几乎成了致命打击,哪怕有波不错的行情,也只是给这个新股填坑。

对于他就是某一刻只想了得到的,没想失去的,做了一件虽然可能有利益,但错误结局自己不能承受的事。

对于这种有较高风险单价又较高的新股,打或不打怎么选,把两个答案利弊写下来,可能马上就冷静了。

不打,得到的是,确保了安全,承受的是,可能错过一次机会。

打,得到的是,可能有几万元收益,承受的是,有几万元损失。

这么一写下来结果就很明确了。

有人账户资金多,风险偏好也高,哪怕因为打新错了损失个两三万,也完全无感,这种机会参与一下也无妨。

但是如果账户很小,犯一次错需要未来很多付出来弥补,哪怕这个可能的机会很诱人,但是差的结果无法承受,也不应该去参与。

回到文首的问题。

一方面知道自己的持仓便宜,另一面又担心收益回撤,想规避。

如何解呢?写下来就清晰了。

那怎么选已经很简单了。

我个人不排斥做T,但我不建议频繁空仓满仓。(关于做T的思考,我之前写过,对于是否做T的思考)

如果每次涨2%、5%就担心回撤清仓,可能前面波动的时候对一两次,但终会有一次为了规避5%,错过一个巨大的机会。

因为你超过5%就卖,那就意味着你永远拿不到超过5%的收益。

投资中大多时候,只要具备一定的认知,是能知道当下持有,长期是好结果的。

最终错过,或者越做越错,往往是为了规避短期的小波动,一顿操作猛如虎,然后反而得到了更差的结果。

奉托马斯·卡莱有一句名言:“与其为朦胧无法预测的事而烦恼忧虑,不如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

投资中什么是脚踏实地要做的事,不是预测明天是涨还是跌,而是一次次的确认所持有的资产未来是否具有极大的价值。

对于短期的波动实在在意就拿小部分仓位去做,对的时候开心,即使错过了也不伤及根本。

如果你不认可自己的持仓是个较大的机会,根本没必要买。

如果他是个较大的机会,切莫为了下车抽根烟,把车错过了。

3

当下怎么选稳赢

这个上周笼统的聊过一些,为了文章完整性在详细的聊一下。

当下是入市比较好的时刻,这一点我认为毋庸置疑,怎么选,才能不浪费这次机会,这个是关键。

我的建议是宽基+个股,我认为这是适合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选择。

比如我推荐的:

沪深300+恒生指数+恒生科技+2.3只自己看好的企业。

沪深300+恒生指数+中概互联+2.3只自己看好的企业。

说说这个选择的思路。

在底部买宽基,这基本是一个稳赢的选择。除非经济全面崩盘,否则最终一定赚钱。

在加一两只行业指数,是为了让指数基金这部分仓位多一些弹性,我个人认为恒生科技,中概互联当下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还有其他看好的行业,再加一个行业指数也是可以的。

比如在以上基础上加少量券商,我定投账户有一些券商,在底部买一点券商ETF,这个时候经过长期的低迷市场,最差的情况已经体现在价格上,未来如果有行情就是预期反转,大概率收益不错。

当然券商最近涨了一些,这也不用着急。

如果牛来了,没买券商,买了其他低估的也早晚涨。

如果牛没来,券商还会跌下来,给你机会布局。

所以别有执念,多角度去考虑问题,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基金+个股,总的来说指数这部分基本确定了你稳赢。

而个股部分又增加了投资组合的弹性。

这么选的好处是什么呢?

指数+个股,这个策略。指数这部分几乎没风险。

个股选的好,放大收益。

个股选的一般,也能获得一个平均收益。

个股选的差点,有指数收益托底,也不至于有大的损失。

至于两者之间的比例,我认为30%~40%的宽基+个股就可以,激进一点个股的比例就高一点,求稳一些指数基金的比例就高一点。

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这是在底部几乎稳赢的配置思路。

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们下期见。

@今日话题

$沪深300(SH000300)$ $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恒生科技指数ETF(SH51318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