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8月24日,第四届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数字文博发展分论坛在太原举办,本次论坛以“数字赋能 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以数字技术与文物保护利用融合发展为主线,邀请国内文博数字化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字技术在文物、考古、博物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和实践经验,推动数字文博创新融合发展。(黄河新闻网8月25日报道)
运用数字技术更新文物展览方式,文物传播更“出圈”。过去,我们只能通过实地参观来观赏文物,学习历史。若想观赏特定文物,更要时刻关注博物馆发出的最新展览消息,稍晚一步,可能就无缘展览。随着数字化的兴起,这种状态悄然改变。如今,只要你想,24小时都能“进入”博物馆一睹风采,因为博物馆早就同步“搬”到网上,以山西为例,近几年,云冈石窟运用VR等高科技手段,让文化遗产从现场延伸到了线上,3D打印的石窟开始“行走”世界。此外,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卷”起互动式体验项目,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可以让游客在电子屏幕上给自己化唐妆,穿唐饰;云南考古博物馆的VR壁画、考古挖掘也备受好评。参观博物馆的方式,不再是隔着陈列柜看文物、跟着讲解员听故事。
依靠数字技术提供多种手段,为文物保护加上“金钟罩”。首先,在进行文物修复时,数字技术不需要直接接触文物,同时能够高度还原文物的形态和信息,一方面可以避免对文物的二次损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的进行材料分析与评估,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文物的修复和保护。今年6月,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两件大型青铜器“跨坑拼对”成功,其中,数字技术便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次,数字技术在文物保存上也有所助力,传统的文物保存方式依赖于实物的保存和维护,磨损和腐蚀不可避免。通过数字技术,文物可以被精确地记录、存储,甚至可以为文物建立备份,确保文物得到永久保存,尽力减轻诸如2019年巴黎圣母院塔楼被大火吞噬、2021年平遥古城城墙内墙在强降雨中局部坍塌所带来的伤害与损失。
山西是文物大省,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全国排名第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居全国第一;古建筑28027处,约占全国十分之一……以数字技术为历史文物赋能,让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将文物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三晋大地定能焕发出新时代的蓬勃生机。(暴仁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