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江,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让世界都为之瞩目。”如今,再回到张江的威廉·凯乐发出这样的感慨。1994年,时任罗氏香港制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的他为罗氏选址张江时,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疯狂的决定。然而改变,正是从这个“疯狂的决定”开始的。
【资料图】
“我不知道未来,但我愿意去创造未来”
1993年,威廉·凯乐受瑞士总部派遣,考察罗氏在上海建厂的可能性。他花了两个多小时,越过黄浦江来到浦东张江,找到了原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张江集团前身)办公场所。彼时的张江,刚开园一年。面对一片广袤的农田,威廉·凯乐隐隐有些担忧:这里能否作为罗氏入驻中国的优选地?
1994年,随着龙东大道重修,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上海罗氏制药公司破土动工,这标志着罗氏成为落地张江的第一家制药外企。即便此时候,威廉·凯乐身边的质疑声依然不断。一个雨天,罗氏制药副董事长站在龙东大道上眺望张江,向威廉·凯乐问道:“你真的确定这是合适的地方吗?要在稻田农地里建一个生物制药公司?”“是的。张江许下了诺言,也会信守诺言。我不知道未来,但我愿意去创造未来。”威廉·凯乐的回答坚定有力。
10年后,当威廉·凯乐从罗氏制药中国总经理这一职位退休时,罗氏制药中国公司已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美元,并在中国建立了6家合资企业和1家独资公司。并且,伴随着罗氏的“带头效应”,其他欧美成熟药企,如礼来、勃林格殷格翰、阿斯利康等开始正式布局中国市场,并先后落户张江。
“我想这样回报张江”
2003年,在即将退休之际,威廉·凯乐收到浦东新区邀请他及其家人继续留在上海的消息:何不为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建设出谋划策,并帮助上海吸引更多跨国研发机构进驻?没有多加考虑,威廉·凯乐欣然答应。在他看来,最好的回报就是加入张江,帮助年轻的创业公司更好发展,助力张江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
也是在这一年,威廉·凯乐开始担任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顾问及副总经理。那段时间,他经常与张江的工作人员一起去国外宣传张江,告诉世界:张江是谁,张江在做什么,张江要成为什么。2005年,威廉·凯乐对一个生物技术的外国代表团直言:“我相信,20年后,上海将成为生物技术的主战场。”
“很高兴,我不必等20年,它早已实现了,我们现在已经拥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创新机制、全球领先的创新公司。”能够见证并参与上海张江的发展,对威廉·凯乐来说非常满足。如今,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已累计获批上市24个;药物管线总数超过1300个,涵盖小分子靶向药、大分子靶向药、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中药等,其中国际国内双报超过1/3,凸显国际化、高质量的创新特征。
资料:张江集团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