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高永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以来,正宁县以党建为引领,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通过一起干、实现自己管,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

打造一支善治队伍

正宁县以村级党组织为阵地,以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党支部思想引领、桥梁纽带、先锋模范、带动提升四大作用,探索形成了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模式。

三嘉乡“东庄模式”就是这样的成功范例。东庄村党支部通过召开院坝会、田坎会、走访入户等方式,充分吸纳党员群众、乡贤能人的意见建议,通过推行义务投劳、划片包干和志愿服务等制度,动员群众捐树215棵、捐物103件,义务投劳3150工时,打造了赤园、冠园和寿园,建成以乡村振兴主题花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乡村舞台及协商议事厅为主要功能分区的省级文明示范村。

永正镇创新推行党员进村问事、群众敞开说事、集中力量办事、大家一起干事“四部曲”乡村治理模式,建立起退役军人、退休老干部、返乡大学生、在外从政及经商等5类300多人组成的乡贤人才库,开展“乡贤谏言”活动5场次,收集意见建议100多条,采纳22条,在促农增收、村庄整治、文化培育、乡村治理等方面凸显了乡贤能人社会影响力。

构建一套自治体系

正宁县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聚焦农村熟人社会特征,以自治为基本框架,以法治为主要手段,以德治为广泛约束,全面实施思想教育铸魂、文化利民惠民、文化人才培育等重点工程,持续巩固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成果,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12个,94个行政村均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制定简洁、规范、有约束力的村规民约,形成了健全而富有农村特色的治理体系。

在五顷塬乡,当地探索创办“和美银行”,将平日群众参与的公益活动、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孝老敬亲等8类45个项目和美行为,以“和美币”的形式量化储存积蓄,用生活日用品进行奖励,引导村民参与美好家园建设,打造了有温度的党群服务中心。

周家镇房村对《村规民约》进行重新修订,把“坚决杜绝铺张浪费陋习,不违规操办酒席、不大操大办酒席,白事原则上不超过5天”纳入重要内容。通过村“两委”、红白理事会的引导和监督,这条村规民约得到很好的执行,现在宴席菜品均控制在12个以内,白事在5天内办结。

通过行之有效的引导,上半年正宁县推荐评选全市道德模范候选人11人、“庆阳好人”2人;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9个、市级文明校园3个;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7个,省级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各1个。

兜好一条民生底线

正宁县紧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落实乡村信访调解领导小组调度、定期接访首问负责、信访包案、案件联调、大排查大调解运行机制,扎实做好信访源头预防化解,深入推进主动创稳工作,着力筑牢乡村治理防线,走出纠纷排查化解新路径。

宫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榆林子中巷村分别被命名为全省第二批“枫桥式人民调解组织”、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西坡镇将“数字乡村”融入基层治理中,在村组重点场所、路口安装监控24个,链接到镇“5G平安数字乡村”平台,组织村民自主安装监控1500余个,为基层社会治理、环境整治、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等乡村治理奠定了基础。

正宁县坚持把“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作为优化和美乡村治理的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农村特困供养、残疾康复、留守关爱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常态化开展乡村干部“练兵比武”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特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前,省市县各级帮扶干部、驻村干部、乡村干部结对帮扶特殊困难群众1982人,按照“一进二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要求完成联系交流2329次、走访探视2463次,开展送教上门、送医上门、代办代买等帮办实事465件、落实政策2329件,帮助解决困难327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16.19万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