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ETF重磅消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资料图】

先是宽基指数ETF——科创100指数ETF问世,其次是沪深300ETF产品规模破了千亿,再到沪深两市突然同时宣布,研究ETF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

除了“吸睛”,ETF还“吸金”!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年初全市场ETF规模在10802.46亿元,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ETF规模已突破12600亿元,仅二季度ETF基金申购赎回净额估算值合计达1622.53亿元。

另一方面,主动权益类基金似乎有所降温。今年以来,不少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基金规模在不断下降。难道明星基金经理们管理的产品不香了?基民们都跑去ETF?

抄底资金买爆ETF 宽基ETF持续霸榜

本周市场持续调整,截至8月18日收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本周北向资金净卖出291.16亿元。不过从股票ETF(含跨境ETF)市场表现来看,资金正持续抄底、越跌越买。以区间成交均价测算,本周股票ETF市场资金净流入达354.17亿元。截至8月18日,全市场756只股票ETF总管理规模为1.61万亿元。具体来看,宽基ETF仍受到资金青睐,并持续霸榜前列;而券商、军工等多只行业主题ETF“失血”居前。

从行业表现上看,本周环保、国防军工、建筑材料等板块领涨,半导体、消费、传媒、医药等板块领跌。

具体资金净流入方面,宽基ETF仍持续吸金,且霸榜前列,资金净流入榜单前20的ETF产品里,七成为宽基ETF。其中,沪深300ETF、科创50ETF、上证50ETF占据净流入前三,本周资金净流入分别为52.38亿元、46.33亿元、18.42亿元。中证500ETF、创业板ETF、中证1000指数ETF等7宽基ETF产品本周资金净流入也均超10亿元。

对此,博时基金认为,市场弱势调整格局下,宽基指数ETF的持续流入反映了在指数整体的估值处于低位的背景下,随着政治局会议对市场信心的提振,投资者对权益市场配置价值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

跻身净流入前20榜单的还有芯片、医药、科技主题ETF产品,其中,芯片ETF份额净增长了10亿份,资金净流入达9.73亿元;恒生科技ETF本周资金净流入也超过了9亿元。此外,医疗ETF、恒生医疗ETF本周资金净流入分别为7.16亿元、5.34亿元。

对于医药板块,首创证券研报显示,近期医药反腐正本清源,有利于解决医药行业长期存在的部分药品及器械销售费用率过高,带金销售及不正当利益输送等问题。长期来看,在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下,有利于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产业升级。建议关注出口产业链相关公司、药品/设备上游配套产业链、刚需药品及院外OTC品种。

ETF规模激增 单只ETF基金规模超千亿

2004年,A股第一只ETF——华夏上证50ETF成立,距今快有20年历史,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场ETF规模已突破12600亿元。其中,近期宽基指数ETF规模增长明显。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其基金规模破千亿,按8月10日收盘的基金净值计算,基金规模已达1088.74亿元。

除了盘子较大的沪深300指数,宽基指数ETF中其他几个指数ETF的基金份额今年来变动也很显著。据公募排排网数据,截至8月10日,基金份额居首位的是科创50ETF,今年来基金份额达792.03亿份;除了科创50外,还有上证50ETF、中证500ETF、创业板ETF、创业板50ETF等宽基指数ETF份额位居前列。

当然也不只有宽基指数ETF,众多主题ETF也不容小觑。从规模上看,证券、芯片、半导体、医疗为规模居前的主题ETF,其中证券ETF的规模达329.09亿元。从份额上看,医药、医疗ETF较为靠前。

明星基金规模缩水 主动权益基金不香了?

“顶流”明星基金经理旗下管理的基金规模也风光一时。张坤旗下管理的基金曾重仓白酒,随着贵州茅台在2019-2020年跃升“股王”,其管理的基金规模越过千亿大关。同样,在2019年爆发的医疗赛道,让葛兰旗下管理的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在2021年底也迈过千亿。

不过今年来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有所冷淡。据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不同类别的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有所缩水。在股票型基金中,萧楠、王元春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在截至二季度末的基金规模在该类基金中领先,但相较年初却减少了32.58亿元。在偏股型基金中,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仍以491.94亿元的基金规模居首,不过相比年初已经减少78.81亿元。

不过,还是有规模在不断扩大的主动权益基金。比如,赵诣基金经理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泉果旭源三年持有A”,今年以来规模就扩大了62.86亿元;郑青、董辰基金经理的“华泰柏瑞鼎利A”今年以来规模就扩大了60.34亿元。

各家基金规模的增长可能情况有所不同。“泉果旭源三年持有A”成立于2022年10月18日,成立时间还不到一年,而“华泰柏瑞鼎利A”成立于2016年12月22日,今年来基金规模、基金份额、单位净值“三增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