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雕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孝肃阁。
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公故里”之称。老合肥人都知道,合肥有个“包公祠”;可有多少人知道,在包拯的老家肥东还有一个“包公园”。
今天我们就来到了第十四届中国·肥东荷花文化旅游节“云游肥东”小程序推荐的第五个景点——位于肥东县包公镇的包公故里文化园,园区集人文、生态、文化为一体,以仿宋民居建筑风格为主,宗旨为传承包公思想和包公文化,重点突出“廉政文化”主体价值,充分利用现有的历史遗存,深度挖掘和提升包公“孝、廉、智、正、忠”等优秀品质。
“一井一塘”见证包拯成长
作为包公的出生地,肥东县包公镇上有两个带“包”字的村庄。小包村是包宅所在地,有花园井、荷花塘、凤凰山、衣胞庙等古遗址。其中“一井一塘”尤为出名,延续至今仍在使用。“花园井”井筒上部为近人重修,下部仍为宋井风格。井圈为圆形麻石做成,井口内径50厘米,外径110厘米,井壁是由青砖平切砌成,井周围现用青石条铺成,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井水清冽甘美,宜粥家茶,久旱不干,包公即喝此水长大。此井又名曰“廉泉”,相传纯良百姓饮用此井水会有甜味,而贪官污吏饮用后却会口干舌苦,腹疼难忍。“荷花塘”又名清净塘、清明塘、清莲塘,塘水清澈,游鱼可数。
包氏宗祠位于大包村,重建于光绪年间,以祀包令仪始祖。两进三开间,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包氏宗祠的前厅大门贴有对联,“忠贤将相,道德名家”八个大字格外显眼。今存包拯《奏议》10卷,院内有18个台阶的楼梯,据说每一台阶代表一个修祠堂的人,楼梯也可作瞭望台。二进正厅中间摆放包家祖先灵位,上方分别悬挂着申包胥(包氏先祖)、包令仪(包公父亲)、包公、包繶(包公长子)、包绶(包公次子)画像。每逢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家族后裔敬祖拜尊,香火缭绕,人流不绝。目前,在包公镇大包村、小包村有包公后裔数千人。
清廉思想从合肥东乡源起
火热的七月,火热的包公故里文化园。
初入包公故里文化园,就会被文化园大门上的对联所吸引,第一联为“包公故里,吴楚要冲,古郡铺开千幅画;廉洁渊源,忠贞典范,清风赋出一园诗”,第二联则是“公生明,廉生威,百姓心头崇铁面;孝为本,德为范,千秋宇内仰青天”。短短数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包公文化与精神。
包公故里文化园包括包公故居、孝肃阁、包公书院、廉苑等部分。
包公故居以浓郁的文化氛围营造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为主,呈现出包公出生、成长、读书、应试、孝亲等内容,充分展示肥东县是包公人生价值观的诞生地、包公清廉思想的发源地。
孝肃阁展示的是包公从政26年的历史,以“廉”为核心,以及通过对《奏议集》的解析,呈现一代名臣的宦学之梦、为官品格、为政哲学,是打造包公廉政思想发祥地,廉政文化情境体验、教育基地的核心产品。孝肃阁的布局也格外具有讲究,建筑整体仿宋代府衙修建,面积约1955平方米,由仪门、正堂、后堂组成,其中,前院解读包拯为人为官的品格,东西厢房分别展示包公的修身律己和廉政戒贪,正堂解读典籍上的包拯,以“宦学——包拯之梦”为主题,以包拯仕宦生涯为经,以向腐败“亮剑”的勇于担当,勇于作为,呈现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斗争的精神。
包公书院主要包括山门、中殿、后殿,是将北宋书院文化、科举文化与包公重教育人思想、包公文化后世影响结合呈现的综合展示场馆。内容以“千年影响”为核心,以“应试、宦学”为主要内容,通过位于中轴线的中殿和后殿,呈现包公的千年影响和现代呼唤。
廉苑则以廉政文化展示和研学课堂为主的廉政教育延伸体验地。通过探源廉政文化,展示典型案例,宣传先进典型,散播廉洁文化,让观看者思想上受启迪,心灵上受触动。
两尊雕塑尽显“青天”形象
在文化园里行走穿梭,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目之所及,皆是美好。仿宋代风格的民居建筑群映入眼帘,包公故居、孝肃阁、包公书院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在古香古意中透着文化底蕴,和肥东传统朴素的人文情怀相得益彰。
文化园里,自然少不了包公像。
在园区正中,有一尊包公出仕主体雕像,整个雕塑高6.3米,是依据故宫南薰殿的老年包公画像,经由雕塑家重新塑造的,呈现的是38岁的包公离开家乡走上仕途时,目光如炬,意气风发的形象——这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尊青年包公像。
在包公书院的明伦堂内,正中央的包公矩阵现代塑像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这尊现代塑像,是包公离开家乡做官的年龄,主体雕塑由7600多片褐色透明亚克力组成,上面雕刻包公奏议集的名句,是国内唯一的一尊以现代手法呈现的包公像。”工作人员介绍,这寓意着一千多年来,无数老百姓心目中不同的包青天形象。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塑像顶部的星空,则是暗合民间“包青天乃天上文曲星下凡”的传说。
包公文化“发新芽结硕果”
包公精神,千年流传、熠熠生辉,是中华文明史上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千年包公的出生地,包公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滋养了一代代肥东人,包公文化及精神早已融入当地人的文化血脉。
自2012年肥东县成立包公廉政文化研究会以来,逐步形成了一批有肥东特色的研究成果。在此期间,创作了《包公故事》连环画和《包公传》《包公故事》等书籍,拍摄了《包公谣》《包公颂》等音乐电视及动漫《少年包拯》,编排了《包公折子戏》《包公打舅》等庐剧作品……
为弘扬包公文化,肥东县还组织了“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活动,采访团的足迹远涉广东、浙江、河南、河北等包公曾经的为官之地,所到之处反响强烈。活动获中国报业“金推手经典案例奖”,为“世界包公,故里肥东”这块文化品牌宣传造势,成功推动包公出生成长地与任职地的交流,推动优秀民族传统与当今时代主题的交汇,推动特色文化与地域经济的交融。
“包拯出生在肥东县包公镇。那里至今流传着他七岁断牛的故事……”近年来,肥东县积极在中小学举行讲包公故事大赛活动,有利于将廉洁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廉政教育融入德育教育,有利于广大青少年从小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成为廉政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清正廉明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包公家宴”作为包公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近年来备受瞩目。目前,“包公家宴”已经走进各大餐饮饭店、机关食堂,成为享誉安徽省的廉政文化品牌与餐饮品牌。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赵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