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展说地名之孝直镇
展恩华
孝真镇之名源自镇政府驻地孝直村。孝直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自古以孝顺直实而闻名。唐代李云墓志铭中就有这样的赞语:维山之岗,维水之傍,翔鸾之乡,孝直其里,既孝且直,子孙其嗣,积善传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孝直村,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姓孙的老人,离家出走多年后才回家。他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有人看到老人衣衫褴褛,只拉着一个要饭棍、背着一个破瓦罐回来,断定老人是一个好吃懒做、一贫如洗的人,劝他不要问老人的事。老人的侄子不为所动,他把老人接回家,好吃好喝好穿戴,无微不至地关怀老人。十多年后,老人生命垂危之际,他把侄子叫到身边,从床下捧出瓦罐,递给侄子,流着泪着说:“你这么多年孝顺叔父,叔父无以为报,就把这个瓦罐留给你吧!”
安葬了叔父,侄子打开瓦罐一看,原来里面竟全是黄澄澄的金子。侄子用这些钱盖了一处房,就是现在还保留基本完好的孙家大院。孙家人留给这个世界的不仅是一处古老的院落,还有孝顺的美德。
这种美德,和孝直人千百年来所崇尚的“和”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孝直镇是和圣柳下惠的故里。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是鲁国的一位贤大夫,一生主张和为贵。柳下惠认为,要建设一个理想的世界,就必须做到:国际关系讲和平,社会关系讲和谐,家庭关系讲和睦。一个家庭要做到和睦相处,首要的就是当子女的要孝顺,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我是孝直镇人,是和圣柳下惠86代孙。从1999年到2005年,在孝直村包了6年村。期间,和原村支部书记殷景玉共同推动“和孝”文化的开展,在村中心塑起了孝侄铜像,建起了正义厅、奉献厅,通过“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推动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让一个曾经的乱子窝一跃而成为全国文明村。现任书记张文波把孙家大院建设成和孝文化博物馆,使之成为孝直人的精神家园和传统和孝文化教育基地,很有远见,大有意义。当年,我曾为奉献厅撰写了一幅楹联:
慈悲为怀怀悲天悯人之大慈悲
舍得为尊尊舍己忘我之大舍得
当下,我又为孙家大院撰写了六幅楹联,其中一幅为:
大德莫过报家国
至善首推孝椿萱
壹点号 尹燕忠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